了解糖尿病与体重的关系
我们总有一个疑问,所有有糖尿病的人,都是胖子吗?因为我们都知道糖尿病可以说是吃出来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胖子。那糖尿病与体重有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外瘦内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有些人看起来不胖,但其内脏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容积却很高,表现为“外瘦内胖”。这类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腰围较大,因此也被称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们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如果不采取限制饮食或运动等措施减少内脏脂肪堆积,则可能使胰岛细胞受到损伤,从而促发糖尿病。
减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把体重减下来,胰岛素抵抗就会有所减轻。所以说,减肥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控制饮食最关键 肥胖病人应根据目标体重来确定每天的热量摄入值。如果现在体重为70公斤,而目标体重为60公斤,则应按照60公斤体重的营养需求来吃饭。正确的糖尿病饮食原则是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满足身体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55%~60%,脂肪约占 25%~30%,蛋白质约占15%~20%。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患者每日的热量摄入为1200~1600千卡,成年女性患者每日的热量摄入为 1000~1200千卡。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物、方便食品、快餐等,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都对减轻体重有帮助。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平时就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有一定的节制,控制好自己,最好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个星期的饮食,哪个时间段应该做运动,最好是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来锻炼身体,从而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
-
哪些是易忽略的糖尿病症状糖尿病患者大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给许多人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及时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就
-
儿童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特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糖尿病不仅仅在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的人们同样会出现糖尿病的现象,随着近年来儿
-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运动护理呢?糖尿病是老年人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出现,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痛苦。是老年人的晚年得不到更好的保障。在生活中
-
糖尿病孕妇需要注意哪些用药事项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一些事项,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法,避免造成糖尿病出现,出现了这种疾病时,会导致胎儿受到影响,因此,
-
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控制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很多,特别是针对一些中老年患者,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因为糖尿病的出现很多食物都不能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