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误解
大家都知道出现了糖尿病之后,应该注意合理进行治疗,在出现这种疾病时,会造成患者的血糖不断升高很多的人会利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出现误区影响患者的身体,造成治疗出现影响,那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误解有哪些?
误解一: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您的血糖水平越高,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就越大。所以不要根据您吃了多少药来判断病情,要根据您的血糖控制水平来判断。现在太多的医生和病友存在着这种误解,因此在口服药阶段停留时间过长,即使血糖控制不好还仍在反复尝试换药、加量、减少饮食、加强运动。事实上对于一个病友来说没有什么比控制血糖更重要。保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值,糖友才会更健康。
误解二:胰岛素会有依赖性越用剂量越大,而且还会增加体重。
应用胰岛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控制血糖,但由于糖尿病的自然进程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退,所以,即使是很好的控制了血糖,胰岛素的用量也会随着胰岛功能的变化而逐渐增加。但在早期中期的2型糖尿病病友,如果经过胰岛素治疗血糖恢复到正常,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最终完全换成口服药治疗。使用胰岛素会导致体重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您的饮食发生了变化。通常看到的是,使用胰岛素以后你会感觉很好,吃各种美食变成一种享受,因此,关键不在于胰岛素,而在于您能否继续控制自己的饮食和加强运动。另外,通过使用一些口服药来抑制食欲,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以在选择一些对体重影响小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不要因为增加一些体重而拒绝胰岛素,高血糖对您的损害更可怕。
误解三:每天打胰岛素太疼了,长期打可受不了?
一提到注射,您就会联想起医院注射室的大针头,这些针头非常长是因为它们是用来肌肉注射的。相比之下,胰岛素注射针就细的多,因为您只需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即可。而且胰岛素注射针头上都有一层涂层,这层涂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让针头更容易刺入皮下。实际上大部分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基本感觉不到疼痛。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4周时间,胰岛素注射笔携带也很方便,完全不会影响您的各种外出活动。
误解四:胰岛素会上瘾,一旦使用就没有办法撤掉?
胰岛素没有成瘾性,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能否撤掉,关键取决于病情。依赖不等于成瘾,“一打上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再也撤不下来”的说法没有道理。
“药物成瘾”是指药物和躯体相互作用导致使用者的精神及生理异常,令吸食者产生难以克制的获取及连续使用的渴望,目的是为了体验这些药物产生的欣快感,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这种成瘾并非生理或医疗需要,对身心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而胰岛素严格来讲不是药物,而是*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人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实际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对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1型和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病友,注射胰岛素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对2型病友可改善自身胰岛功能,对改善病情及预后大有益处。即使长期注射,也是病情的需要。因此胰岛素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误解五:使用胰岛素会使自身胰岛分泌功能“萎缩”?
您可能会把“用进废退”的原理应用在胰岛上,认为注射了胰岛素后,自身的胰岛就不需要工作了,自然就会衰退。实际上由于自身神经激素的调节,不论我们用不用胰岛素治疗,您的胰岛β细胞都会不停的分泌基础胰岛素。通常说的β细胞功能的不断减退是糖尿病本身的自然病程所致,与注射胰岛素无关。而在早期糖尿病病友中,由于加入了外源性胰岛素降低了血糖,可以适当减轻β细胞的分泌负担,反而会使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
误解六:胰岛素治疗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
您的胰岛素初始治疗剂量会很低,所以低血糖的风险也会很小。而加上很好的自我监测,则可以完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在选择胰岛素类型时也可以尽可能选择低血糖风险小的胰岛素类似物。
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胰岛素的使用方法,避免造成自己的血糖受到影响,而且要注意调理方式,胰岛素治疗不当,很容易造成患者承受很多痛苦所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一些降血糖的方法,除了治疗之外,也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造成肝肾功能衰竭。
-
糖尿病中成药治疗措施糖尿病的出现给很多的人带来了伤害,发病后会给他们带来较多的痛苦,提醒朋友们在出现了糖尿病足的症状之后,疾病的治疗方法要及
-
发生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就造成了人们的饮食非常不合理,特别是爱食用油腻过肥的食物人
-
糖尿病人长期打胰岛素好吗那么,糖尿病人长期打胰岛素好吗?下面就是简单的解答。1.不同原因的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有时在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发生不明
-
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主要的治疗现在生活当中,大部分的人们习惯把糖尿病叫做富贵病,其实这种疾病大部分都是由于人们在饮食的时候摄入的营养成分过多导致而成的
-
糖尿病都有哪些治疗方式呢糖尿病是许多人们都比较熟悉的,这也是比较典型的慢性病,在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人们在步入40岁之后,尤其是女性出现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