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糖尿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在目前来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多发的,糖尿病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也在是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大家对这一疾病的症状应该都有所了解,糖尿病出现后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下面小编就带朋友们认识一些此病引发的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

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

(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合并症之一,特点为血糖极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脱水,血浆渗透压增高,进行性意识障碍,死亡率高。预后与病人年龄、病情轻重有关,更取决于及时诊断,得当处理。

(三)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系不同原因引起血乳酸持续增高和PH减低(<7.35)的异常生化改变所致的临床综合症,后果严重死亡率高。

(四)感染 常见的有下列几组:

1.糖尿病皮肤感染 如体癣、指甲癣、足癣及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很常见,有时可酿成败血症,也有的可引起下肢坏疽,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

糖尿病足 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

2.糖尿病并结核病 特别是肺结核,一旦得病,扩展迅速,蔓延广泛,病灶多系渗出性二酪样肺炎,易成空洞,发病率比常人高3~5倍。随肺结核等控制情况而波动。

3.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 其中以肾盂肾炎、膀胱炎为多见,有时伴真菌性阴道炎,感染不易控制,须与严格控制糖尿病同时进行,方可获得较好疗效。国内坏死性肾乳头炎少见。

4.胆囊、胆管炎、胆石症、牙周炎、牙龈溢脓及鼻窦炎等。

糖尿病性胃轻瘫: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

(五)心血管病变 为本病患者最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基本病理为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远比常人为高,发生较早,进展较速而病情较重。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广义的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常见疾病,二者关系密切。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并随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及病程延长而上升,女性高于男性。

(六)肾脏病变 广义的糖尿病中肾脏病变可包括:

1.糖尿病中所特有者:⑴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 ①结节性,②弥漫性,③渗出性。⑵糖尿病性肾小管肾病。

2.糖尿病中肾动脉硬化症(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

3.肾脏感染 (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

⑴肾盂肾炎:①急性,②慢性。⑵坏死性乳头炎。糖尿病肾病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七)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均可累及,统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分类可从病变部位、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分别以下:

1.周围神经病变

⑴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⑵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单侧性神经病变,多发性单侧神经病变)。⑶神经根病变。

2.颅神经病变

3.植物神经病变(又称自主性内脏神经病变)。

4.脊髓病变:⑴糖尿病性脊髓病变(又称糖尿病性假脊髓痨)。⑵急性血管综合征,脊髓软化症。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并发率过去统计认为约5%。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它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在其并发症中发病率不高。糖尿病所致脊髓病也称为糖尿病脊髓综合征。

(八)眼病变 糖尿病者常诉视力模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出现后的并发症就是这些了,糖尿病的出现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们一定要多去认识这方面的知识,正确积极的治疗糖尿病,这样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减轻疾病再次带来的伤害,生活中应提前预防疾病的出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