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成为糖尿病新疗法
治病,这是医生的事儿,患者只要配合就很不错了——许多人还抱持着这一想法。
然而,据某项调查追踪显示,一个经过培训、懂得自我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情况都显著好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患者,该研究已通过卫生厅相关课题。
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已不再只是让患者上上课,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糖尿病学生”的一周课程
老李没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居然又得从头当回“学生”。
前段时间,老李在体检里查出来糖尿病。作为初发患者,医生要求他住院,除了接受强化治疗外,还得从头学习糖尿病的各种知识。
第1天早上,医生查房结束后,老李就参加了理论培训班。医生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并发症危害慢慢说起。下午的课程则是实践,由护士教他如何正确用血糖仪,运动师教他怎么运动。老李本人最喜欢的就是实践课程,“感觉更实用。”
第4天,老李迎来了特殊的一课——由营养师陪同他去超市买菜。一进超市,老李就嘀咕:这肉是不是不能买呢?听说南瓜可以降糖,要不要拿点南瓜?他一边买,营养师一边就提建议:其实肉可以吃,只是不能过量;倒是南瓜,根本不能降糖,血糖指数还不低,你要是敞开吃非坏事不可。最后,营养师还陪他做了一顿饭。老李最后一试饭菜,乐了,“菜里油糖放得少,的确没馆子里的诱人,但不难吃,蛮清爽的,而且关键是我吃饱了。”之前听人说“糖尿病人吃不饱”的老李,现在可放了心。
到了第5天,医院里对老李做了一次考试。内容都是之前教过的,老李考完分数还不错;医生说,如果他能照做,不仅能控制糖尿病,还可能作为老师,在社区里教育新患者。
培训后达标率提高了2倍
老李接受的一周教育,其实和所在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的一个课题有关。该课题的内容是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导网络的建立、运用以及相关效益的评价,通俗来说,就是经过系统教育,让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管理,然后看看收益如何。
经过3年的追踪比照显示,通过糖尿病自我管理强化教育的患者,无论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从干预前的平均8.98,下降到6.08,平均下降2.9%,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健康管理干预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达到75%,而国内的平均水平只有25%,这已经是全国平均水准的3倍;患者的体重指数达标率也显著提高,不仅超重肥胖情况得到改善,一些患者因为饮食控制不当、营养不良、体重过轻的现象也有所改变。
在接受教育并且进行自我管理后,医护人员本来担心患者的医疗花费会随着随访、检查的增加而增加,但事实上,这部分的费用反而减少了。“通过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治病还能更省钱”可不是什么梦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乱买保健品、乱买药、乱就医的情况减少了,而且发生重大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使得患者少了很多急救、住院的费用。患者的自信程度、自我满意度也比较高,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抑郁的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哪些是易忽略的糖尿病症状糖尿病患者大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给许多人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及时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就
-
儿童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特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糖尿病不仅仅在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的人们同样会出现糖尿病的现象,随着近年来儿
-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运动护理呢?糖尿病是老年人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出现,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痛苦。是老年人的晚年得不到更好的保障。在生活中
-
糖尿病孕妇需要注意哪些用药事项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一些事项,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法,避免造成糖尿病出现,出现了这种疾病时,会导致胎儿受到影响,因此,
-
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控制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很多,特别是针对一些中老年患者,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因为糖尿病的出现很多食物都不能吃,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