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律失常

老人心律失常该如何有效监测?

老人心律失常该如何有效监测?

虽然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个十分常见的症候,但是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切莫大意。那么,老人心律失常该如何有效监测?

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发作时,病人自己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快慢不一,但有些心律失常发作时,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因此,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时,主要是依靠症状表现和触摸脉搏。

当心律不齐时往往有心悸或心跳突然停止一下的感觉,随即消失或可间歇再发。这种症状往往提示有“早搏”。当心搏持续过快或过慢时,由于心脏射出的血液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晕、乏力,甚至晕厥、抽搐等表现。因此,老年人突然感到头晕,晕厥时,应想到心律失常的可能。

摸脉是检测心律不齐的简便方法。可以计算每分钟的搏动次数,了解搏动的强弱以及规则与否。如偶尔提前出现一较弱的脉搏,而后有一较长的间歇,则为“早搏”。如脉搏完全不规则,可能为“心房纤颤”。

摸脉或听心跳,要在症状出现时进行,记下每分钟心跳或脉搏的次数,看脉搏是否不规则,以便确定症状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如在症状过后摸脉搏,则可完全正常,难以确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当然,摸脉搏只是粗略了解情况,诊断心律失常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还是心电图,发作时做心电图可明确诊断。由于心律失常可为发作性,一般心电图只能描记一段短时间内的心电活动,不一定能发现异常。现有一种动态心电图检查,受检者随身佩带心电图记录仪,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很大。做这种检查时,患者应注意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具体活动状态,以供医生分析心电图时参考。

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老人心律失常该如何有效监测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