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五种伎俩 维护老人权益

慎防五种伎俩 维护老人权益

近日,招远市工商局接二连三接到老年群众举报称:早晨5时至8时,在电影院、或某个饭店、或某个按摩体验中心,有一伙人在打着“关爱老人”的名义,推销一种诸如羊胎素类的保健品,价格很贵,还没效果,涉嫌欺诈消费者,要求工商部门解决。
招远市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经调查发现,推销者往往在执法部门上班前,用免费义诊、免费使用和赠送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去听讲,推销完毕迅速撤离,等到消费者发觉上当投诉到有关部门,执法人员赶到时已不见推销者踪影,致使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此,执法人员通过蹲点守候、跟踪访问等方式,进一步掌握了违法经营者的活动规律,并最终将一伙正在涉嫌违法推销保健品的经营者查获。经查,这帮当事人一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二无《营业执照》,其推销的产品也没有生产单位、执行标准、合格证、有效期等信息,属劣质产品。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
为此,招远市工商局提醒老年人,要慎防不法商贩利用老年人的弱点,惯用的五种骗人伎俩:
伎俩一:免费陷阱
1.免费体检。保健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不爱上医院的心理,装扮成“义诊医生”,在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常规检查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介事地指出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2.免费试用。这种手段通常被“保健器械”推销商们采用,在经过试用后,一些消费者由于心理作用感觉有效,或者人情难却而购买了该产品,但买回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3.免费赠送。不法商家为了吸引老年人前来听讲,准备一些如筷子、抹布等小礼品赠送给到会者,以便吸引更多人来听讲。
4、免费抽奖。在组织营销活动之前会告知老人可参加“免费抽奖”,奖品丰富,将老年人邀请至营销会场,活动过程中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伎俩二:附赠诱惑
推销员邀请老人到营销会场,许以赠送某种药品为诱饵,诱惑老年人掏钱购买保健品,然而,其所赠“药品”好坏难辨,能否安全用药难以保障。
伎俩三:雇托迷惑
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会场上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串通一些人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
伎俩四:虚夸疗效
商家打着“绿色、健康”的旗号,宣称其产品是“包治百病、治病于无形”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称自己的保健品获多种国际认证、或是国外进口高科技产品,大打“高科技”旗号,劝说老人购买商品肯定物超所值,吸引老年人花高价消费。
伎俩五:流动设点
推销商往往临时租赁经营活动场所开展经营活动,一旦发生重大纠纷或者被执法部门查禁,马上转移藏匿,另起炉灶,逃避责任和处罚,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