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太瘦要注意补充营养

老人太瘦要注意补充营养

我们都说老人能吃是福,但不可否认的是,老人的肠胃功能开始减退,食欲也大大降低,所以,老人会因为食欲差而出现过瘦问题。专家提示老人太瘦不是好事,会降低体质,容易生病,所以,老人太瘦需要调理,可以靠补充营养来保养。

老人太瘦

哪些原因造成老人太瘦

变瘦是*衰老的象征,很多老年人变瘦并非因为脂肪减少,而是肌肉的质量和功能下降了,这种肌肉退行症状被称为少肌症。人步入老年后,随着年纪的增长,性激素分泌下降,使得肌肉合成能力不足,少肌症的发生率随之升高。有报道称,在60~70岁的人群中少肌症的发生率为5%~13%,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则为11%~50%。老年人过度消瘦也可能是疾病来袭,神经元疾病会导致营养不良,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使得*能量消耗大幅提升,故而引起消瘦。

此外,老人过瘦还有生活方式的原因,很多老年人非常关注健康,追求“老来瘦”,一味控制饮食,营养摄入不足,再加上激素失调,就非常容易瘦下来。运动不足是容易忽视的一大原因,这里主要指的是抗阻运动,所谓抗阻运动就是负重的力量练习,让肌肉通过持续收缩来调节肌肉合成,而老年人更多地参与散步、太极拳等运动,负重运动较少。

老年人过瘦的风险有哪些

国外研究显示,轻微超重状态的老年人死亡风险偏低,而过胖和过瘦的老人的死亡率较高,其中过瘦比过胖更加危险。老年人患上少肌症,会导致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抵抗力变弱,容易感染,生病以后不容易恢复,甚至形成肿瘤。代谢方面,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丢失增加,糖代谢也会产生异常。

过瘦的老人如何安排饮食

过瘦老人有两条饮食原则:

一是摄入的能量一定要够,每餐饭量不能太少,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体重才会增加。

二是所含的蛋白质要够,肌肉的合成依赖于蛋白,特别是优质蛋白,平时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一般来讲,老年人过瘦往往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关,自己往往很难纠正,想要治疗少肌症,必须让营养科医生进行指导,因为并不是吃什么蛋白都能长肌肉,食用的量、时机、种类也是有讲究的,这些都需要专家的科学配比。一日三餐应做到均衡饮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必不可少,还要包含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等。

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1、饭菜要香。老年人的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菜尤其要注意色、香、味。

2、质量要好。老年*内的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因此要多吃些鸡肉、鱼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制品,这些食品所含的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3、数量要少。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防癌、防便秘都有重要作用。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对老人来说,饮食应该多丰富一些,只有各种食物都摄取,才能让老人饮食营养更加均衡,这样就能防治老人太瘦的问题出现。从老人养生的角度分析,老人太瘦或者老人太胖都不是什么好事,只有保持比较健康的身材,才能让老人的健康得到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