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适合脾虚患者的饮食良方

七种适合脾虚患者的饮食良方

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多的朋友都存在脾虚的问题,这类患者除了用药物来帮助自己恢复健康外,在日常的饮食中还可以尝试食用一些补脾益气的美味。今天小编就要和大家讲一讲关于补脾的一些饮食常识。

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唐本草》云:“菱,脾虚食物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党参:性平,味甘,无毒,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正义》指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可见党参补脾胃作用与人参相同,脾虚食物且运用得比人参更广泛。

太子参: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

脾虚者宜常食这些食物之外,脾虚之人还宜服食山药、粟米、高粱、青稞、蚕豆、狗肉、羊肚、鸡肉、青鱼、鲢鱼、乌鱼、鲂鱼、白鱼、银鱼、鳜鱼、白木耳、花生、黄芪、紫河车、白术、甘草等 。

注意事项

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会使肝气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这样就会使弱者愈弱。所以平时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要少食。如果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也不宜吃,否则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朋友们来说,用饮食达到食补的效果是再好不过了。最后,我们想提醒脾虚的朋友们关于饮食中的禁忌:生活中性质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