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喝牛奶存在哪些误区

中老年人喝牛奶存在哪些误区

专家指出,不正确的饮用牛奶不仅有可能是他的营养价值降低,还有可能带来一些后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喝牛奶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空腹喝牛奶

空腹饮用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喝进去的牛奶不能充分酶解,很快会将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消耗,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有的人还可能因此出现腹痛、腹泻。喝牛奶最好与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误区二:食物搭配不当

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误区三:加糖煮沸

牛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牛奶中的氨基酸与糖形成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不但不被*消化吸收,反而会影响*健康。牛奶最好新鲜饮用,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误区四:偏爱高加工牛奶

并非高加工的牛奶营养都比鲜牛奶好。牛奶还是选用接近天然状态的为佳。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加入了多种其它成分,如微量元素或无机盐类对身体并非均为必需,有时还会过量。

◆误区五:高温久煮

牛奶加热时,牛奶中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变化,在60~62摄氏度时出现脱水现象,从而变成凝胶状态,随之还会出现沉淀。达到100摄氏度时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并会使牛奶味道损失较多。

◆误区六:用文火煮牛奶

文火煮牛奶所需的时间较长,牛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轻易被氧化破坏,从而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

◆误区七:热牛奶贮在保温瓶里

随着时间延长热牛奶的温度会下降,细菌在温度适宜时便会大量繁殖,使牛奶酸败变质,因此,煮好的牛奶宜在稍冷后便立即饮用,不宜保温久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