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最容易发生在哪几个月份

骨折最容易发生在哪几个月份

研究结果显示,骨科急诊量显著增多与气温、气压、降水量、风速等多项气象要素相关,并且随季节不同呈现急诊数偏高或偏低的趋势,其中4、5月和9、10月份的急诊量较高,而1、2月的急诊量最低。

根据资料显示,1999-2003年期间的142228例急诊数据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骨科急诊量直接相关。在一年四季中选用气温、气压、风速、云量、降水量等20个气象要素与同期骨科急诊量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气温、气压、降水量、风速等多项气象要素与骨科急诊量有很高的相关性,而这些要素与季节气候变化有直接联系。按照急诊量的逐月分布图分析,4、5月份和9、10月份骨科急诊量较高,月急诊量均超过或接近2500人,1、2月份骨科急诊量最低,人数均在2000以下,其中2月的急诊量则在1600人左右。

哪些季节容易发生骨折

从医疗气象的角度考虑,春、秋季节气象要素的变化频繁,人们的注意力和肢体的应变能力也会有相应的减弱,意外事故的出现有可能增多。而且,由于气温条件适宜于*活动,人群外出活动的强度及活动范围增加,同时是社会各种工程开工的黄金季节,加之*由寒冷及酷热中解脱出来,体力释放能量的冲动容易导致身体的意外伤害。

冬季是人们的休眠季节,*惰性较大,睡眠充足,自主外出活动较少,大量工程停工,若无降雪路滑造成的跌伤及撞伤,出现意外伤害的几率相对较低。在1、2月份,我国最大的民俗节日——春节一般在这期间,节日期间很多室外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都已停工,人们的生活变得十分轻松愉快,身心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就达到了一年中的最低水平。

夏季在气象上表现为高温、多雨、低气压,人们表现为睡眠质量差,食欲低下,精神状态欠佳。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及外出时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但是,因为气候因素不适宜外出,人的自主性外出活动减少,所以夏季出现伤害的总体数量稍少于春、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