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保钙运动”

厨房中的“保钙运动”

 

与世界其他种族相比,亚裔人种天生就是“轻骨头”,我们的骨重量不及白种人,更不及黑人,是最轻的。

除了种族差异的影响,饮食结构的缺陷更突出。

缺陷之一:中国人“断奶”最早、最彻底,没有牛妈妈的滋养,就没有了最好吸收利用的乳钙补充,所以饮食钙摄入不足。

缺陷之二:素食、谷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包含多种抑制钙吸收的物质,草酸、植酸、鞣酸像一只只拦路猛虎,阻止钙质顺利进入*。

让我们全民总动员,快快加入“保钙运动”,不做“软骨头、轻骨头”。下面是一些日常饮食中的保钙技巧,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下,食物中的钙就不会流失得太多。

菜需要这么做

菠菜、苋菜、竹笋、小白菜、芹菜、香菜、蒜苗、韭菜、茼蒿、蕹菜、茭白、洋葱等蔬菜含有大量的草酸,会与混合食物中的钙质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干扰钙的吸收。为了对付蔬菜中的草酸,不妨先焯一遍再做。

饭需要这么做

顿顿必吃的米饭、大饼或馒头,可能不算是含钙丰富的食物,不过,它们在饮食中占有的份额实在不小,所含的植酸能影响其他食物来源中的钙吸收,精打细算一番绝对值得。蒸米饭前泡一泡,激活其中的植酸酶,可以降解大米中的植酸,避免其对钙吸收的干扰。与馒头相比,未经发酵的面条、大饼就不算好的面食,因为面粉中含有的植酸一点不少地保留着。

不吃太多盐

盐和钙也有关。吃得太咸,过多的钠离子在肾脏竞争钙离子重吸收的机会,就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除非是在盛夏、体力活动后,*大量排汗会需要盐分的补充,一般情况下,即便烹饪不加盐,仅靠食物中含有的那些钠便足以维持代谢所需了。所以,不要吃得太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