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的关键钙的吸收和固定

补钙的关键钙的吸收和固定

骨骼的生成和发育自胚胎形成时开始,在30岁时达到颠峰,此后骨质就在以每年1%~3%的速度流失,在不知不觉中骨质疏松就形成了。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盐(约占2/3)和胶原蛋白(约占1/3),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就必须补充流失的骨骼成分。补钙成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必要手段,但很多人吃了很多补钙品却不见效果,关键在于没有解决钙的吸收和固定两个重要问题。

酪蛋白——功能强大的钙吸收促进剂

影响补钙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补充的钙得不到吸收,大多白白地浪费掉了。钙在小肠的吸收可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吸收两种机制。在胃酸的作用下,小肠上部处于酸性环境下。由食物中摄入或通过补钙剂补充的钙,在酸性条件下能处于较好的溶解状态,有大量钙离子。在小肠上部主要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钙离子,在此过程中维生素D起到关键作用,补钙同时配合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促进钙的主动吸收。而小肠下部吸收以扩散输送方式的被动吸收为主,钙离子从浓度高的肠道溶液内扩散到浓度低的小肠肠壁血管血液中,就形成了被动吸收。但在小肠中下部,由于消化液的作用,肠道内呈pH7~8的弱碱性环境,钙极易形成不溶性的盐而沉淀,阻碍了其扩散输送,导致吸收率下降。

科学家根据钙离子的特点发现了能促进钙吸收的因子——酪蛋白。酪蛋白(化学名称为酪蛋白磷酸肽)是以牛乳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制得的易被*吸收的生物活性多肽。酪蛋白在小肠这种弱碱性环境中能够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这种结合既有效地防止钙形成不溶性沉淀,增加肠道内钙离子的浓度,又不阻碍钙离子扩散到肠黏膜中,从而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同时,由于酪蛋白分子能够抵抗肠内消化酶的进一步水解,这一性质成为其在肠道发挥作用的前提保证。就小肠整体而言,下部的吸收面积远大于上部,小肠下部钙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75%~80%。小肠中下部被动吸收的区域吸收量的多少是影响钙平衡的主要因素。这就是说能否摄入足量的酪蛋白,就决定了补充的钙被吸收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