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颤的常见六问题
在心脏疾病中,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的问题了,而且在中老年人群中也是很普遍存在的一个健康问题,对于房颤的问题,大家能常有下面的六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一问:心悸、心慌是病吗?
心悸、心慌可能是房颤初期的主要症状,需警惕。
房颤,通俗来说就是心房颤抖。正常的心脏是有规律地跳动,“颤”就是心房跳得不规律了,两个心房不工作了。原先心房、心室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只能由心室单独完成。
房颤患者的心房就像生了“抖抖病”,每分钟颤动的频率高达300次—600次。这种极不协调的“乱颤”,会使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心悸、眩晕、晕厥、气短、胸闷等症状。
张萍提醒,在有症状的时候患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同时增加动态心电图,捕捉房颤发作的情况。房颤除了和年龄大有关以外,还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特别是和老年人得甲状腺综合症有关系,肝肾功能,心脏结构有没有心肌肥厚也需检查,这些都是造成房颤的重要原因。
二问:房颤是老年人才要担心的事?
在过去,房颤大军以老年人为主,可近年来,门诊遇到的中青年患者并不鲜见,尤其是高节奏工作状态的白领人群,更容易中招。“抽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因素,不断加重年轻人的心脏负担,诱使房颤提前发生。” 张萍建议,中青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减轻工作压力,调整饮食习惯,定期体检。
三问:房颤是小事吗?
房颤无小事。张萍指出,当心房颤动时,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会淤滞形成血栓。若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就会导致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中风”。房颤会将脑卒中的风险提高5倍,且房颤相关性卒中会比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危害更严重,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 所以,房颤的危害绝对不可小觑,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减少中风的风险和危害。
四问: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能预防吗?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谈到预防血栓形成,不少人以为阿司匹林是“首选”。但事实上,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口服抗凝药物是最佳选择。”张萍说。
五问:什么样的抗凝药管用?
几十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价格很便宜。但有诸多不足: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需要不断调整剂量;受食物、药物影响大;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此外,如果剂量调整不好,可能不能达到预防中风的效果或增加出血几率。
张萍介绍,“发生房颤的高龄病人,在选用新型的口服抗凝药时,要权衡出血风险的问题。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类新型口服抗凝药,代表的有达比加群酯等,分为高、低两种剂量,在预防脑中风的效果更优更安全,且无需频繁验血监测,使患者更易坚持治疗。”
六问:选服抗凝药需注意哪些事项?
张萍强调,在选择房颤抗凝药时应注重的是所选择的抗凝药对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效果如何,药物能否持续24小时稳定地保护房颤患者免于中风威胁,以及它的安全性。服用抗凝药时可采取一些小技巧,如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等,以减少和消除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
最后,张萍提醒发生过房颤的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的四大方面:
第一,房颤最常见的因素是高血压,所以要良好的控制血压,对于引发房颤的患者,我们建议患者良好的去控制血压。
第二,就是劳累、熬夜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房颤的因素,房颤患者不论年龄大小,一要心平气和、生活要规律,二要饮食要控制,不建议食过饱餐。
第三,按时的休息,不要去做禁忌性的运动。
第四,注意用药,房颤越发越频,越发越容易发。
任何类型的心脏病都不容忽视,中老年人的体质差,而且行动力也有所下降,对于心脏和大脑方面的疾病更应该做好预防和日常的保护措施。
-
七个小妙招助老人去除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这种疾病给中老年人的生命
-
老人如何预防心脏病?老人尽量做好心脏的保健工作,合理的控制体重,能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避免体重过瘦也不能让体重过度肥胖,否则很容易导致心脏疾病
-
7个习惯会引发老年人心脏病,99%的家里人都不知道!心脏病这种症状给我们老年人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那么你知道吗?其实有很多的生活习惯会引发我们老年人的心脏病,给我们的老
-
7个原因会引起老人脾气暴躁如果我们的身边的老人平时都是喜欢经常发火的,而且发火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什么会出现经常发
-
老年人如何正确预防心脏病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心脏病是非常可怕的疾病,老年人需要做好心脏病的防治工作,平时应该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的劳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心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