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的特点

老年心律失常的特点

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老化衰退,多有疾病缠身,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等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老年心律失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另一种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又分三类。一类是窦性心动过缓,病因往往与老年人心肌老化、控制心跳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衰退有关。另一类是病窦综合征,病因是心脏内专管心脏起搏的特殊结构——窦房结因发生炎症、缺血,导致起搏次数减少。还有一类称为房室传导阻滞。也是因为窦房结发出心跳的“指令”不能顺利通过心房传给心室,使心跳次数明显减少。这类心动过缓多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等诱发。

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指正常心跳节律中出现过早跳动现象。心率每分钟在100~140次之间,多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150~220次,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在160~260次,多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心律失常有以下特征。一、少数由功能性引起,大多数为器质性病因,尤其是冠心病,应予重视。二、老年人心律失常,如心率不快的房颤和早搏,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偶在体检时发现;但也能因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出现晕厥或心力衰竭等。三、考虑到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能力,要特别注意心律失常与用药的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每分钟心跳次数少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因老年人心脏功能衰退,心脏病发生率高,故特别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诸症。同样是心脏病患者,有的会诱发心动过缓,有的会发生心动过速。这个问题,简单说,一方面取决于患者心肌损害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心脏病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的部位和程度。

患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老年人,会出现眩晕、乏力、气急、晕厥、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因此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参加锻炼要量力。对于诱发心律失常主要病因的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要积极治疗。这些病 如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则心律失常症有的会不治而愈。另外,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