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真实写照”
清晨是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正是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真实写照。
仔细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实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已经观察到心肌梗塞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近来对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发现,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至6时,发病率最低;7至8时是5至6时的2倍;8至9时是5至6时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天人合一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规律简单地说,上述是“天人合一”在*生理活动中的反映。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使*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面对心梗,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减退,加上原有病变,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响如雪上加霜,表现得更加明显。
仔细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实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已经观察到心肌梗塞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近来对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发现,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至6时,发病率最低;7至8时是5至6时的2倍;8至9时是5至6时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天人合一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规律简单地说,上述是“天人合一”在*生理活动中的反映。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使*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面对心梗,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减退,加上原有病变,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响如雪上加霜,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关文章
-
七个小妙招助老人去除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这种疾病给中老年人的生命
-
老人如何预防心脏病?老人尽量做好心脏的保健工作,合理的控制体重,能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避免体重过瘦也不能让体重过度肥胖,否则很容易导致心脏疾病
-
7个习惯会引发老年人心脏病,99%的家里人都不知道!心脏病这种症状给我们老年人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那么你知道吗?其实有很多的生活习惯会引发我们老年人的心脏病,给我们的老
-
7个原因会引起老人脾气暴躁如果我们的身边的老人平时都是喜欢经常发火的,而且发火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什么会出现经常发
-
老年人如何正确预防心脏病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心脏病是非常可怕的疾病,老年人需要做好心脏病的防治工作,平时应该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的劳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心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