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人跳转 > 养生堂

步行可以有效改善老人肺功能

步行可以有效改善老人肺功能

步行是一种可以锻炼身体的简单运动,一般饭后步行更有益身心健康,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饭后散步还可以提高肺活动功能,有益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还能改善老人身体缺氧状况,因此建议老年人平时多步行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哦。

专家说,人的肺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有轻微下降,男性每年下跌0.46个单位,女性则是0.54个单位。医学观察证明按一定速度行走可促进下肢和腹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双臂的摆动也有助于增加肺的通气量,使肺功能得到加强。但老人在行走时如出现明显头昏、眼花、胸痛等不适症状时,要暂停锻炼,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的老人,不宜采用以下步行方法锻炼。

变速行走法。每天步行路程为1000至2000米(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行走时需变换速度,可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钟,后缓步走2分钟,交替进行。行走时要尽量挺直胸部,配合呼吸锻炼,一般走四步一吸气,走六步一呼气。每天可行走1至2次,早、晚进行最好,如果早上有雾则不宜进行。

匀速行走法。每天应坚持行走1500至3000米的路程,行走速度保持均匀而适中,并且不间断地走完全程。可根据体力逐步增加行走路程,每次走完以略感觉疲劳为度。长距离行走主要是训练耐力,有助于增强肺活量。此法比较适合于老年体弱者,但需长期坚持1年或以上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常用的几项肺功能指标如下:

1、肺活量(VC):是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2400~3400毫升。阻塞性通气障碍时该值正常或轻度降低;限制性、混合性通气障碍时该值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2、肺总量(TCL):是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它等于肺活量加残气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该值轻度升高;限制性:轻度降低,混合性:不定。

3、残气量(RV)/肺总量(TCL):残气量与肺活量之比用于判断有无肺气肿。55%为极重度肺气肿。RV/TCL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残气量增大,但一般不应超过35%。

4、最大通气量(MVV):是每分钟最大速度与幅度呼吸测得的气量(或测15秒的气量×4)。正常成年人约为80~106升/每分钟。阻塞性、混合性:轻度降低~明显降低;限制性:正常或轻度降低。

5、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深吸气末,第一秒用力呼出的气量。临床常以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作判定,正常值为83%。阻塞性、混合性;轻度降低~明显降低;限制性:正常或轻度升高。

通气功能检查:肺通气量(又分为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和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MF);肺泡通气量(VA)。

此外,也建议老人朋友们步行尽量选择在上午或者饭后半小时后进行,建议每次步行时间坚持30~60分钟为宜,另外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最好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步行速度也不要太快,保持匀速行走法最佳,改善肺功能老人平时还应该多吃一些养肺食物比如胡萝卜、海参、泥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