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品给老人生活出难题

高科技产品给老人生活出难题

   高科技产品给老人生活出难题。iPhone不离手、随时发微博,当年轻人跑在科技时尚尖端时,不少老年人却被充斥在生活中的种种高科技产品搞得苦不堪言。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操作复杂,相当一部分高科技产品已成老年人生活里的一道新难题。

  “别说孩子们天天抱着玩的那‘爱什么拍’了,我现在连电视都快不会看了。”退休老教师庞秀英今年60多了,她比划着手里的遥控器说,自打去年小区物业给各家装上了机顶盒,这好几百个频道不说,还一会儿电视一会儿广播的,经常不小心碰个什么按钮就没画面了。最麻烦的是还得用两个遥控器轮流操作。“这人一上岁数,记性就不行了,有时干脆就不看了。”庞老师无奈地说。

  说起高科技带来的尴尬,付大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闺女过年回家买来个排球大小的清洁机器人,说是能自己扫地吸尘,省得老人弯腰受累了。“这光是说明书就厚厚一大本,还净是外语。”付大妈说,她和老伴俩人研究了好几个晚上,那小字看得眼都花了,也鼓捣不动那机器人。“这不,现在地还是我扫,它躺在储藏室里呢。”

  “银行里的自动取款机我从来不敢用,就怕按错了弄丢钱。”刘大爷说,他每次取退休金都拿着存折在银行里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到家累得腰直疼。记者在赵公口桥南的工商银行里转了一圈,发现门外好几个自动存取款机全都空着,大厅里却是人满为患,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今后科研人员在设计产品时,能不能尽量简单点,也考虑一下我们老年人。”付大妈一席话,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她呼吁街道社区多邀请一些技术人员,给老年人做一做科普培训。“我们也不需要整明白那些花里胡哨的新玩意儿,家里这几大件电器能搞明白就成。”

  老年人生活节奏慢,学习能力也不如年轻人,面对层出不穷的复杂高科技产品,自然难以驾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威表示,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高新技术方面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仍不足,对厂商的告知义务规定也很不明确。他强调,一家负责任的生产厂商,在研发新技术产品时,就该考虑到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尤其是说明书,应尽量简明易懂,少用专业词汇。

  除此之外,赵威还建议街道社区能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老年讲座,比如教教老人怎么使用手机、电脑和机顶盒等常用的家用电器。如此一来,老年人在解决高科技带来的困扰时,也能适当充实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