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老人的公交情结
公交车,百姓生活最密切的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初,自公共汽车进入人们的视线以来,太原公交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一次次更新、换代,公交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与广大市民一起,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与壮大。
“那时的公交车,跟现在没法比!”今年70多岁的王师傅,亲历了太原公交发展的每一次“历史变革”。从当初的小、中型客车到现在的舒适公交,一路走来,老人感慨万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公交基本上是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回想起第一次乘坐公交车的情景,王师傅记忆犹新:当时的公交车是红色的车身、黄色的车顶;座位是一边一排、一边两排的,座椅都是用木板一条一条订成的,票价一人5分钱。走路、骑自行车是当时人们主要的通行方式,公交车刚开通时,绝大多数乘客为的是体验坐车的感觉。后来就慢慢多起来了,尤其是上下班高峰。
现在看来,“等、慢、破、颠”构成了当时坐公交车的最大体验。等车是当时最为受罪的一个程序,每次都要伸长脖子,公交车一来,大家争先恐后铆足了劲往上挤,公交车成了“闹心车”。直到准备开车了,车门基本是关不上的。上了车就被挤得动弹不得,往往从头到尾得始终保持一个姿势,被挤得透不过气时只有不停地做着深呼吸。特别是夏天,车厢里就像个闷罐,人贴人,下了车感觉像是蒸了一次桑拿。拥挤的人流、破旧的座位、简陋的环境,那车开起来就像老太太过马路一样吃力。当时,总感觉像和自行车在比速度,冬天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车上的窗户就没几个是能关得严的,车外刮大风,车内刮小风。好在那时候的生活水平不高,人们对物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然而,公交有了,但线路却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时候,王师傅仍然选择脚蹬自行车。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大型公交车“铰接车”出现了。说起它,王师傅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车长10米多,前后两截车厢;中间有个能随车子旋转的转盘;上方由铁丝做成的骨架支撑,用墨绿色帆布包裹起来,一折一折的,像手风琴的风箱。由于封闭不到位,外面不时有飞扬的尘土钻进转盘和帆布间的缝隙,车子里充斥着呛鼻的尘土。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公交车都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变成了豪华公交车。而且线路增多了,车次频率也变成了5分钟-10分钟一趟,电子刷卡器、投币箱取代了售票员。路平了车稳了,速度也比以前快了,拥挤时还会有人让座。“让出一个座位,得到一个微笑……”,一条条人性化服务用语张贴车内,司乘人员统一着装,仪态端庄;车内清爽整洁,线路图、方便袋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说起近几年的变化,王师傅如数家珍。
现在,家住大东关的王师傅身体依然硬朗,周末经常相约好友去公园健身,他告诉记者,等车难、拥挤等问题有时候也存在,但相比以前还是好多了。有时候,车内电视的声音盖过报站的声音,不少上了年龄的老人眼花耳背,坐过站也是常有的事。再一个就是有的公交车车门口没灯,导致老人下车不方便,遇到雨雪天,很容易摔倒……
尽管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存在,但老人很庆幸这个时代。或许这些变化都包含在了公交线更长、车更多、人更亲切的良性发展中,也或许等待未来的公交已经有些吃力了,因而在善良的老人眼里,只有知足,没有不足!
“那时的公交车,跟现在没法比!”今年70多岁的王师傅,亲历了太原公交发展的每一次“历史变革”。从当初的小、中型客车到现在的舒适公交,一路走来,老人感慨万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公交基本上是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回想起第一次乘坐公交车的情景,王师傅记忆犹新:当时的公交车是红色的车身、黄色的车顶;座位是一边一排、一边两排的,座椅都是用木板一条一条订成的,票价一人5分钱。走路、骑自行车是当时人们主要的通行方式,公交车刚开通时,绝大多数乘客为的是体验坐车的感觉。后来就慢慢多起来了,尤其是上下班高峰。
现在看来,“等、慢、破、颠”构成了当时坐公交车的最大体验。等车是当时最为受罪的一个程序,每次都要伸长脖子,公交车一来,大家争先恐后铆足了劲往上挤,公交车成了“闹心车”。直到准备开车了,车门基本是关不上的。上了车就被挤得动弹不得,往往从头到尾得始终保持一个姿势,被挤得透不过气时只有不停地做着深呼吸。特别是夏天,车厢里就像个闷罐,人贴人,下了车感觉像是蒸了一次桑拿。拥挤的人流、破旧的座位、简陋的环境,那车开起来就像老太太过马路一样吃力。当时,总感觉像和自行车在比速度,冬天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车上的窗户就没几个是能关得严的,车外刮大风,车内刮小风。好在那时候的生活水平不高,人们对物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然而,公交有了,但线路却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时候,王师傅仍然选择脚蹬自行车。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大型公交车“铰接车”出现了。说起它,王师傅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车长10米多,前后两截车厢;中间有个能随车子旋转的转盘;上方由铁丝做成的骨架支撑,用墨绿色帆布包裹起来,一折一折的,像手风琴的风箱。由于封闭不到位,外面不时有飞扬的尘土钻进转盘和帆布间的缝隙,车子里充斥着呛鼻的尘土。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公交车都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变成了豪华公交车。而且线路增多了,车次频率也变成了5分钟-10分钟一趟,电子刷卡器、投币箱取代了售票员。路平了车稳了,速度也比以前快了,拥挤时还会有人让座。“让出一个座位,得到一个微笑……”,一条条人性化服务用语张贴车内,司乘人员统一着装,仪态端庄;车内清爽整洁,线路图、方便袋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说起近几年的变化,王师傅如数家珍。
现在,家住大东关的王师傅身体依然硬朗,周末经常相约好友去公园健身,他告诉记者,等车难、拥挤等问题有时候也存在,但相比以前还是好多了。有时候,车内电视的声音盖过报站的声音,不少上了年龄的老人眼花耳背,坐过站也是常有的事。再一个就是有的公交车车门口没灯,导致老人下车不方便,遇到雨雪天,很容易摔倒……
尽管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存在,但老人很庆幸这个时代。或许这些变化都包含在了公交线更长、车更多、人更亲切的良性发展中,也或许等待未来的公交已经有些吃力了,因而在善良的老人眼里,只有知足,没有不足!
相关文章
-
老年人旅游的好处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旅游,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老年人的身体,更
-
老年人经常旅游有什么好处老年人经常旅游有什么好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一种生活情趣。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爱上了到处旅游,老年人旅游有
-
老年人常旅游 其实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在现在的生活中,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是工作了一辈子,而且感觉自己退休了以后也是没有任何的事情去做,非常的不适合,而且也会影响
-
老人旅游的好处有哪些呢虽然老人的身体在逐渐的衰老,但大家不能由此失去对户外运动的有效锻炼,时常出去陪儿女进行一番旅游,不仅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
老人假期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项“五一端午”正值旅游的最佳时节,出游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能长见识。但是,专家提醒,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