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时间

爱惜时间

时间稍纵即逝,无影无踪。古人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它看不见,摸不着,“岁月无痕”,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不知不觉地在身边溜走。“逝者如斯夫!”正因为如此,智者圣贤把时间看得特别珍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告诫人们,惜时如金,留住时间的脚步。生命要从新的一天开始。没错,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分分秒秒中。有个乐人,问一位声名远播的指挥家,您在机场安检换登机牌时想些什么?“我在背曲谱。”他的敬业和惜时精神,令人感动。

老人退休后的最大优势,是有大把光阴供自己挥霍。据笔者观察,对宝贵的时间不太在意,更不懂得珍惜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办事、购物、看病排队,花掉大量时间;家中物品凌乱,寻找东西浪费不少光阴(美国一家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一个人在书桌、抽屉里乱放东西,平均每天为找所需物品多耗费半小时);缺少情趣爱好,用“消磨”、“打发”等词语,形容自己的日子过得单调乏味,因而白白浪费、虚度了不少时光。

最近,我拜读了一篇关于时间的最有趣、最启人心智的佳作《谋杀时间》。作者用虚幻笔调,把一个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人”当庭“审判”,其“罪名”是,每天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消磨时光。时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对时间毫不珍惜,肆意挥霍,理所当然成了被告。“他”开始不服,说是无意的,便请律师为“他”辩护。辩词苍白无力。最后法官认为,“无所事事”蓄意谋杀时间一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罪名”成立。“他”不得不低头“认罪”。法庭宣布:鉴于“他”犯“罪”情节轻微,悔过态度较好,判处“无所事事”终身监禁,并没收其所有时间,归还于生命本源。

寓意深刻的妙文,给读者很大启发。我想,鼓励老人爱惜时间的途径,不外乎三条:在家里把各种生活用品和换季衣物分类归置好,各就各位,哪怕晚上突然停电,也能摸黑找到手电、蜡烛、打火机。物品用后,放回原处,养成良好习惯;上医院挂号、等病档、候诊、取药,到银行存取款买基金,去超市购物……用这些零碎的等待时间,读些报纸杂志短文,网络资讯,既不闷、不虚度,又长见识,一举三得;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自己的爱好。我发现凡喜欢读书,爱好绘画、书法、跳舞、唱歌或有其他娱乐特长的中老年人,生活都过得十分充实,总抱憾“日子过得太快,时间不够用”。他们把每一天的日程,按照几时几分来分配,精打细算,严格执行。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在时间的隧道上快乐地行走。

青少年“来日方长”,需爱惜时间。老年人“来日无多”,更要爱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