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出版100多万字书籍

耄耋老人出版100多万字书籍

近日,记者来到冯德本老人家中,外表瘦弱但精神矍铄的他正在书房写作,老人一丝不苟的专注态度令人敬佩。 82岁的他,即将出版他个人的第三本书——20万字的《时代文风》,加上之前出版的两本书,总文字量超过100万。



  冯德本老人以前从事文化、教育、艺术等工作,从小酷爱文学,博览群书。采访冯德本老人的那一天,他告诉记者,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晚年出书缘于老伴的一句话



  冯德本晚年出书的想法,还是因为老伴无意中说的一句话。“你这么爱看书,也有很多个人创作的作品,怎么没想到自己也出一本书呢? ”冯德本从中受到很大启发,离休后没有了繁杂的行政事务,他决定出版自己的书。



  “既然会写字,为什么不把人生经历和社会变迁告诉亲人?”老人很谦虚,“我的纪实是给亲人们看的,让亲人熟悉我、了解我、理解我,也是让后人吸取一些我的教训。 ”



  冯德本老伴说,他写书很认真,可以几个小时地坐在桌子前不动,吃饭也顾不上,而有时,灵感一来,半夜也能爬起来写稿、修改。



  老人出版的作品之一是诗集《古韵心声》,作品从读书育人铸就的“育人篇”,到艺术感染成就的“艺术篇”;从名山揽胜绘就的“名胜篇”,到峥嵘岁月挥就的“解放篇”;从社会视角集成的“世态篇”,到清廉从政创建的“廉政篇”及寄托思念的“怀念篇”,篇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作品体现了他博古通今的渊博知识和“继承与发展”的先进思想。



  老人出版的另一本书是散文集《生活纪实》,语言朴实无华,既有豪放的气度,又有细腻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儿女的教诲与倡导。



  离休后发挥余热做编辑



  冯德本老人先后主编《春苗》半月刊、《丰收》月刊等文艺刊物,编写了《地方党史》、《昌图县志》、《文史资料》等史志。



  1997年,冯德本老人又应邀到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编辑部做编辑,负责编《辽沈*》、《大江南北》和《古今中外》3个栏目。其中,《古今中外》栏目还受到了时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定安的亲笔批示与好评。



  为梁肃戎写诗是最骄傲的事



  冯德本老人说,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为原台湾中央立法院长梁肃戎写过一首诗和一副对联。



  冯德本老人回忆说,那是1990年,梁肃戎在香港要见家住昌图的弟弟梁肃权。梁肃戎老先生虽已离家41载,但对故乡昌图县鴜鹭树镇及自己读书时所在的老城镇非常怀念,但又不能亲自回故土。



  为了满足梁肃戎老先生的怀乡之情,组织上想到了冯德本。“让我把鴜鹭树镇和老城镇两地的变化写成一首诗和一副对联,转赠给了梁肃戎老先生。 ”冯德本写了一首《乡音》,通过梁肃权转给了梁肃戎老先生。梁肃戎看过之后,如见故乡,异常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