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舞台讲一个故事

登上舞台讲一个故事

近日,在本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活动中心举办的一场文艺演出中,伴随着歌曲《祝福祖国》优美高昂的旋律,一场精彩的“服装秀”上演。数十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演员逐次排开,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观众,服装漂亮,表演到位,现场处处透着一股专业范儿。在舞台上潇洒走“秀”的不是年轻的俊男靓女,而是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这群快乐的老年人来自一个业余老年文艺团体,带头人是79岁的曾昭兰。17年前,这位老太太组织社区居民成立了河西区友谊路街银光服装服饰表演团,设计服装,编排节目,并身着霓裳登上国外T台展示自己,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识了中国老人的风采。十几年间,表演团从十几名演员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曾昭兰带领成员们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更远赴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展示中外民族服装服饰,演绎出无尽的晚年风采。

老年人也可以很美

“我们都是一群爱美又闲不住的人,大家聚在一起不图别的,就是图个健康开心。”曾昭兰见证了这支老年文艺团体的发展。10多年前,曾昭兰的老伴突然离世,她整日以泪洗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体重也一下子减轻了30多斤。后来在亲朋好友的劝慰下走出了家门,到河西区老年大学健美班学习。时间长了,她就组建了一个服装表演队。“刚开始的时候是我们几个老姐妹组织起来玩玩,没有服装就展示自己的衣服,哪件好看穿哪件。后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看到我们可以打扮得这么漂亮,纷纷要求加入,队伍渐渐壮大起来。”曾昭兰说。

如今,银光服装服饰表演团已有队员近100人,在天津名气渐渐大了起来,社区活动、单位晚会、全市的文艺汇演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表演团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根据成员的特长和体型成立丰润队、风采队、风姿队、秀美队等。

“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也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不仅显年轻,心情也舒畅了许多。”曾昭兰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看不习惯,说这群老人怎么这么爱打扮。但看了表演以后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原来看不惯的人也主动要求加入表演团。

不仅秀服装还讲故事

尽管是一个业余表演团,但表演团在管理上却一丝不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没有专业教练,全体队员群策群力,集体策划和创作节目,自编、自导、自演;为节省开支,自行设计、自费制作表演服饰。曾昭兰创编的节目独具风格,一改传统的服装服饰表演单纯走“猫步”的模式,将表演融入了现代舞蹈韵味和生动的剧情,成为故事化的服装表演。17年来,表演团自编自排了50多个节目,演出了近300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银光服装服饰表演团编排了一批保留节目:《中国百年婚礼》凝聚了近百年中华民族婚礼服装服饰浓郁的民俗特色,令人们在回顾服装款式沿革中体味到社会的变迁;《华夏情韵》以“唐宋风采”、“清风古韵”、“近代倩影”、“春色满园”四大版块演绎了中华民族服装服饰的发展史;大型服装表演剧《相约2008》,更是以庞大的演出阵容表现了中外运动员欢聚北京奥运会的热烈场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到来之际,表演团编排了一个大型服饰表演节目《祝福祖国》。“这个节目的想法年初就有了,策划构思持续近5个月。姐妹们从清晨到深夜赶制服装,大家聚在一块讨论样式,一针一线亲手缝制。”曾昭兰表示,演出从资金到服装都是自筹自制,希望能编排好节目,目的只有一个——为祖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