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老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是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轻的时候疼痛不止,重的时候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其实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老年人一定要注重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那么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你起来看一下。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1、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减、血液流速减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纤、高黏状态。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又互相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加之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淤滞,往往易形成静脉血栓。
2、长期卧床者
长期卧床者往往出现血流滞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流动需要一定的流向和流速,才不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液流速缓慢,就会增加血液中有形成分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尤其是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增多,就有可能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构成血栓形成的核心。另外,血液缓慢还可以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凝血所必需色浓度而形成血栓。
3、恶性肿瘤
各种恶性肿瘤,在崩解产物中均含有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流减慢又可导致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各种凝血因子增高,又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患者存在高凝血症,因为低蛋白血症时,花生四烯酸和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TXA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损害,可以引起肾、肺和周围静脉血栓形成。
5、动手术者
术中、术后均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凝固作用,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血流缓慢,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亦很高。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以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时,心脏的射血功能减退,不能维持正常血压,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流滞缓、血液高凝,使得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增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不能平卧,呈半坐位,这种体位不仅可以造成下肢静脉血向心回流障碍,而且平卧时小腿肌肉松弛,不能正常发挥泵的作用,加重了血液缓慢和淤滞,更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骨折者
骨折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于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为骨折的同时常伴有血管的损伤,静脉壁损伤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骨折激活了机体的应激状态,使血液凝固度增强,骨折术后外用石膏托固定并需长期卧床休养,导致血流缓慢,均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8、肥胖者
肥胖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个体而言。有研究结果发现,肥胖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肥胖者的2.5倍和20.2倍,且肥胖女性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度要略高于肥胖男性,肥胖也是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人如何预防患静脉血栓?
1、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时,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应适当应用抗凝治疗。
2、中老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有无明显诱因时,应当到医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存在。
3、年老多病者或术后患者,应鼓励他们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才会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4、老年人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讲述的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就为朋友介绍到这里,高龄的老年人长期卧床、良性肿瘤患者、肾病综合症患者,动手术者,心力衰竭者,肥胖者,这些老人尤其要注重预防静脉血栓工作,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
常见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人的年龄在45至59岁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齿疼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何保健?牙齿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见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洁白如玉”的牙齿,这就是健康的标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还会松动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该怎么办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伤
-
为什么会有老人味 5个方法能去除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补钙 遵循4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别喜欢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别需要补充一些钙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