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的特点和预防
耳聋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是很高的。没有了声音,老年人的世界变得更加的无助,更加的寂寞了。
根据医学界研究表明,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味觉是从*退化较快的器官。事实上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亦体验到“人上了年纪后会逐渐头发花白、耳聋眼花、满脸皱纹、思维迟钝”。应该指出,人们对影响老年人视力的白内障、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关心较多,对老年人耳聋问题却关心较少。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率究竟有多少呢?据疾病统计数据表明,老年耳聋的发病率是很高的。据美国卫生中心统计,65岁以上的人口中,听力减退者占72%;有些专家认为65岁以上的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而且,老年性耳聋发生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是40岁以下的人听力是正常的,超过40岁以上的人高音听力开始减退,超过50岁以上的人低音听力也开始减退。但由于在起始阶段听力损伤轻,且为高音听力减退,因此并不影响人们语言交流,故人们自己并不觉得耳聋,随着年龄的增加,耳聋逐渐加重,人们才逐渐觉得患有耳聋疾病。
一般老年性耳聋最通常的症状是双侧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首先是高音听力下降,随后低音听力下降。其表现为患者首先听不到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声音,如鸟鸣和虫叫声音,后逐渐对言语听觉不灵,在交流的言语声音时,需用手撑挡在耳后倾听。另外,当有人向他借贷时,他置若罔闻,而骂他时多听得清楚,这是因为借贷时都是低声,骂人时习惯用高声,所以患者借贷听不清,骂时又听见,往往客观容易被人误解为“装聋作哑”。
老年性耳聋的特点不仅是内耳退变,且中枢系统亦退变,因此患者不仅听力下降,且言语辨别力下降,并有“重振现象”。所谓“重振现象”就是“低音听不见,大声嫌人吵”的现象。当人们与患者低声对语时患者听不见,如对话者提高嗓门,患者又觉得是吵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患者常愿与熟悉声音的老朋友、老同事交谈而与陌生人对话时常所答非所问,在嘈杂声环境下常听不清楚。
老年性耳聋的另一症状是耳鸣。约60%老年耳聋患者会伴有蝉叫样耳鸣。初期为间歇性,只在夜深人静时出现,在白天工作时或人声喧闹处耳鸣会消失或显著减轻;随后可逐渐呈持续性,严重者往往耳鸣响得无法入睡,整天呈头昏、烦躁状态。耳鸣常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到60~65岁时达于顶点,但此后即迅速下降。
综上所述,老年性耳聋不同于一般神经性耳聋,它不仅内耳退变,且中枢系统亦退变,所以其症状不仅有耳聋,又怕声音吵,且言语辨别能力也下降,多数人伴有耳鸣,精神上亦是很痛苦的。
最后应该必须说明,*衰老是属于自然规律的现象,迄今尚无有效药物能治疗老年性耳聋。人们能做到的是预防、是自我保护。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避免对听力器官的损害,如避免长期接触噪音,不用中毒性药物;在饮食上少食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的食物;在保健药物上服用营养神经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延缓听器衰老的过程。
-
常见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人的年龄在45至59岁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齿疼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何保健?牙齿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见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洁白如玉”的牙齿,这就是健康的标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还会松动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该怎么办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伤
-
为什么会有老人味 5个方法能去除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补钙 遵循4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别喜欢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别需要补充一些钙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