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的8大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 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毫克”不等于“片”。有人使用心痛定降压时,错误地认为10毫克即10片,结果用药过量导致血压过低,脑血流变缓,吃出了偏瘫。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比如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偏瘫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应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根据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但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
-
常见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人的年龄在45至59岁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齿疼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何保健?牙齿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见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洁白如玉”的牙齿,这就是健康的标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还会松动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该怎么办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伤
-
为什么会有老人味 5个方法能去除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补钙 遵循4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别喜欢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别需要补充一些钙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