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有脑卒中不害怕 康复有绝招

老人患有脑卒中不害怕 康复有绝招

脑卒中是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老年人万一患有这样的疾病,那么晚年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就要帮助老年人了解脑卒中这样的疾病,不是为了恐吓老年人,只是希望老年人可以多多的了解老年疾病,然后知道一些预防方法,知道一些保健方法,康复方法,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脑血管破裂出血称为“出血性卒中”,脑血管阻塞后脑缺血所引起的称为“缺血性脑卒中”。虽然这两类卒中的病因、病理各不相同,但在急性期后,由于都是以脑损伤后大致相同的功能障碍为主要康复内容,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又有大致相同的康复技术和方法。康复训练的及时介入,可以让患者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病情稳定2-3天后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必须从早期开始,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现在的医学观念一般主张,在病情稳定2-3天后开始康复治疗。”宣武医院康复科康复治疗师孙丽说,治疗师两头跑,除了在康复科,还要到病房里给病人做康复训练,这也确保了住进宣武医院的脑卒中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卧床超过2周,即可产生“废用综合征”,表现为肌肉萎缩、反复感染、心肺功能退化、神经功能退化、褥疮等。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早期适当活动不但不会使复发率增高,反而能降低死亡率。科学、谨慎的早期康复性训练可以大大降低“废用”状态的出现,加快功能恢复且不会加重病情和增加复发。

以肢体偏瘫为例,下肢负重功能越早进行训练,就可为步行创造条件。卒中患者如果一味长期卧床静养,易导致肌肉和神经的继发改变,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运动功能恢复就困难了。

 科学训练不能“蛮干”

王茂斌强调,及早恢复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蛮干”,而是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规范地康复处理,否则将引起“误用综合症”。比如,脑卒中的患者常有上肢屈肌张力高,甚至处于痉挛状态,手指、手臂向内屈伸,不能伸直,有些病人及家属不懂康复知识,在本应锻炼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时,却使用一种练握力用的“像胶圈 ”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上肢的拉力,结果强化了屈肌,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长时间锻炼的后果是加重了手和臂的病态姿势和功能障碍,纠正起来难度更大。

孙丽在临床就遇到过很多需要矫正姿势的患者,“国外某些医院的治疗,只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正确姿势的练习,所以一些年纪较轻、对形象有要求的患者,转到宣武做矫正训练,但即使再经过专业训练,效果也远不如早期好。”

病人是否康复有量化标准

王茂斌介绍,通过康复训练,病人的功能是否得到改善,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不仅需要定性,还要定量。比如,经过训练后,运动、感觉功能是否有改善,改善到什么程度等。目前,国际和国家都有明确的康复量化标准,临床上,也是参照此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康复科接收病人也有“硬性”标准,首先评价病人病情是否已经稳定,只有生命体征、内部环境均稳定,并且不需要其它科室进行处理,只需要功能强化恢复的,才有资格入住康复科。其次,如果通过评价发现病人已经失去了功能恢复价值,需要长期照顾的,也不属于康复科的收纳范围。

符合入住条件的病人入住后,根据其功能障碍的种类和程度,康复科医生要为其量身制定康复计划,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定期为病人进行打分评定。

不同于医生和护士,康复师是一个独立的体系,需要非常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水平,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目前我国有100多所大学的专科培养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