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该当老小孩 子女不要老说乖乖语
人生有两个状态,小的时候是个孩子,到了老年的时候也是个孩子,所以很多的人都会叫老人是“老小孩儿”,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不少老人的心理、脾气、行为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子。但如果子女对老人像对待小孩一样去沟通,不但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像对待小孩一样跟老人说话,会让老人折寿8年。研究人员对美国俄亥俄州某镇660名年过50岁的人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把“乖乖”等常用于孩子的词用在老人身上,会让老人感觉心情沉重、自尊受损,进而影响健康。耶鲁大学公众健康研究院教授贝卡·利维博士的结论是:就影响长寿的因素而言,人们对老人的态度比胆固醇含量、抽烟或运动的影响更大。
子女采取“哄”的方式沟通,可能是想适应上了年纪后改变了脾气、性格的父母。所以,老人们还是应该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做起。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尊老爱幼,但也提倡互敬互谅,老年人既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闹情绪,也不要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丧失自信、忧郁自卑;应该既不服老,也不做老小孩。上了年纪更要放宽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生活。此外,老人如果受到婴儿般的对待,也不要生气,正确的做法是主动告诉子女自己的诉求。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对子女们的建议是:“我们对待老人的确要给予像对待孩子一样的关爱,但绝不是要采取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老人像是一本绘满图画的厚书。老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非常需要外界的认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用哄着的方式与老人交流,会让老人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自身的价值被否定。”
那么,子女该如何跟父母沟通呢?杨萍表示,与老人沟通并不需要什么花哨的技巧,只要怀着尊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老人都会乐于接受。儿女说话时,要多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且记住这18个字:多倾听、少反驳;慢语速、柔语气;聊过去、问近况。如果跟老人意见不统一,子女沟通时更要注意方法。比如,父母盲目迷信某种保健品,这时,如何劝解就是一门学问。如果直接像对待孩子那样用哄着的方式说服老人,敏感的老人会想:儿女是不是觉得自己不中用了,没有判断力了?是不是儿女不舍得给自己花钱?这时,理性、平等的姿态说服比哄着劝解更有效。 (责任编辑:冯凯)
-
老人若身体发生癌变,腹部会有五个现象出现癌症一直是一个严重威胁我们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的老人,身体更易发生癌变,当然癌症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间除了戴口罩,还可通过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对于很多身体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较弱的人,别说是如此高传染性的新冠病毒,就连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时也会更容易被传染,因此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发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爱,在炎热的夏季传着人字拖到树下乘乘凉,下象棋。因此,每到这个时节,人字拖的销量可以用直线飙升来形容
-
中年男性养生应注意什么中年时期,各种琐事积压,工作、事业、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时候。闲暇时间少,锻炼时间更少,常常会感到心理疲惫。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养生的禁忌因为生活压力渐大,年龄进入中年,身体开始大不如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男性开始关注保健养生的问题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