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驱虫药

合理使用驱虫药

小儿肠道寄生虫病患病率很高,尤以蛔虫、蛲虫为最多。因此,儿童定期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很重要。另外,服用驱虫药时有些问题也很重要。

秋季驱蛔最佳:夏季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正合适。

2岁以下小儿一般不需服用驱虫药: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感染途径是口。2岁左右的小儿接触虫卵的机会少于大龄儿童,吃蔬菜的种类与数量也少得多,进入体内的虫卵相应少。服用驱虫药后,需经肝脏分解,经肾脏排泄。2岁以内的小儿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一般不需要服用驱虫药。

驱虫药应空腹服:空腹服药,药力容易作用于虫体。适当给予泻下药,可促进虫体排出。某些驱虫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老弱患者应慎用。

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蔬菜(芹菜、韭菜、菠菜等)。辛辣热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便秘,影响驱虫效果,应忌食。

少吃油脂类食物: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只在肠道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多吃酸性食物:蛔虫有“得酸则伏”的特性。因此幼儿服用驱虫药后,如果吃些有酸味的食物(如乌梅、山楂、食醋等),有利于蛔虫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