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耳聋不应拒绝助听器
让老年人改善听力的办法,是佩戴合适的助听器。然而,在该不该佩戴助听器的问题上,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一天,吴妈的儿子小赵下班回家,发现忘了带钥匙,便按门铃想让母亲开门,可是始终没反应,打电话也没人接。母亲一般这个时候都在家做饭的呀,难道出事了!小赵不敢往下想,忙拨打110,又找来了消防队破窗而入……进门一瞧,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呢,对外面发生的事浑然不知。
如果说吴妈因为老年性耳聋闹了一个笑话,张大爷的经历可就是“有惊无险”了。一天,张大爷在菜市场选菜。没曾想,一辆下完货的车在他身后不远处倒车,虽然响着“请注意,倒车”,可张大爷一点也没有听到。眼看车就要撞上了,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卖菜的小伙子拉了张大爷一把,才让张大爷逃过一劫。
和吴妈、张大爷比起来,徐奶奶就没有这么幸运。徐奶奶今年80岁,患老年性耳聋十多年了,其他都挺好。家里人从没把这当回事,不就是跟她说话大声点吧,这能有什么关系?可最近一年来,家里人发现徐奶奶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整天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但也不像头几年,嚷嚷着“把电视声音开大点”。这才把她带到医院检查,原来徐奶奶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医生说这与她长期缺乏交流沟通有关。
其实,吴妈、张大爷、徐奶奶的情况并不少见。研究表明,人到40岁后,由于耳蜗基底膜、听觉细胞和听神经的老化、萎缩,很容易患老年性耳聋。此外,老年人内分泌机能的紊乱、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可能会加剧老年人耳聋的发展。
所以,对于患有老年性耳聋的老人,改善他们的听力,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显得非常重要。
耳朵不好使,须及时警觉
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结构的衰退,老年人大多会有“耳朵不好使”的一天。可是,不能因为这属于生理衰退,就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
不管是老人自己还是家属都应该对老人听力下降征兆有所警觉,这些征兆包括:
听得见声音,却听不清楚别人讲话内容;
经常要求他人重复说话;
常听错他人说的话;
常要求把电视音量开大;
习惯将头一侧转向讲话者或身体前倾。
察觉到听力下降,老年人应该正确面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老了,而不承认耳聋;也不要觉得这耳聋是天经地义的,不积极想办法,采取消极态度对待它。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改善听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佩戴助听器,宜早不宜迟
眼睛老花了,大家知道去配一副老花镜,听力差了该怎么办呢?其实,老年性耳聋也同样有一个辅助工具——助听器。助听器,顾名思义,就是改善听力的仪器。但是,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患者,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助听器,一直以来,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从理论上说,只要听力下降就应该佩戴助听器。在很多发达国家,针对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医生都会建议及早佩戴助听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在国内,大部分患者要到出现中度听力损失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才开始佩戴助听器。
佩戴初期,尽快适应
无法适应助听器,是老人们拒绝助听器的原因之一。所以,度过助听器适应期是佩戴助听器的关键一环。许多人认为,一戴上助听器立即就能百分之百的恢复听觉功能,和正常人完全一样,其实不然。佩戴助听器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康复适应训练。多数老人佩戴助听器时,听力损失已经是数年以上,佩戴助听器后,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助听器带来的声音。
原则是——
第1阶段先在安静的环境下(如室内)佩戴助听器;
第2阶段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环境(如小区、公园等)适应环境声音;
第3阶段到复杂的噪音环境中(如超市、大街等)试戴助听器。
一天,吴妈的儿子小赵下班回家,发现忘了带钥匙,便按门铃想让母亲开门,可是始终没反应,打电话也没人接。母亲一般这个时候都在家做饭的呀,难道出事了!小赵不敢往下想,忙拨打110,又找来了消防队破窗而入……进门一瞧,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呢,对外面发生的事浑然不知。
如果说吴妈因为老年性耳聋闹了一个笑话,张大爷的经历可就是“有惊无险”了。一天,张大爷在菜市场选菜。没曾想,一辆下完货的车在他身后不远处倒车,虽然响着“请注意,倒车”,可张大爷一点也没有听到。眼看车就要撞上了,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卖菜的小伙子拉了张大爷一把,才让张大爷逃过一劫。
和吴妈、张大爷比起来,徐奶奶就没有这么幸运。徐奶奶今年80岁,患老年性耳聋十多年了,其他都挺好。家里人从没把这当回事,不就是跟她说话大声点吧,这能有什么关系?可最近一年来,家里人发现徐奶奶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整天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但也不像头几年,嚷嚷着“把电视声音开大点”。这才把她带到医院检查,原来徐奶奶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医生说这与她长期缺乏交流沟通有关。
其实,吴妈、张大爷、徐奶奶的情况并不少见。研究表明,人到40岁后,由于耳蜗基底膜、听觉细胞和听神经的老化、萎缩,很容易患老年性耳聋。此外,老年人内分泌机能的紊乱、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可能会加剧老年人耳聋的发展。
所以,对于患有老年性耳聋的老人,改善他们的听力,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显得非常重要。
耳朵不好使,须及时警觉
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结构的衰退,老年人大多会有“耳朵不好使”的一天。可是,不能因为这属于生理衰退,就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
不管是老人自己还是家属都应该对老人听力下降征兆有所警觉,这些征兆包括:
听得见声音,却听不清楚别人讲话内容;
经常要求他人重复说话;
常听错他人说的话;
常要求把电视音量开大;
习惯将头一侧转向讲话者或身体前倾。
察觉到听力下降,老年人应该正确面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老了,而不承认耳聋;也不要觉得这耳聋是天经地义的,不积极想办法,采取消极态度对待它。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改善听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佩戴助听器,宜早不宜迟
眼睛老花了,大家知道去配一副老花镜,听力差了该怎么办呢?其实,老年性耳聋也同样有一个辅助工具——助听器。助听器,顾名思义,就是改善听力的仪器。但是,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患者,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助听器,一直以来,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从理论上说,只要听力下降就应该佩戴助听器。在很多发达国家,针对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医生都会建议及早佩戴助听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在国内,大部分患者要到出现中度听力损失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才开始佩戴助听器。
佩戴初期,尽快适应
无法适应助听器,是老人们拒绝助听器的原因之一。所以,度过助听器适应期是佩戴助听器的关键一环。许多人认为,一戴上助听器立即就能百分之百的恢复听觉功能,和正常人完全一样,其实不然。佩戴助听器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康复适应训练。多数老人佩戴助听器时,听力损失已经是数年以上,佩戴助听器后,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助听器带来的声音。
原则是——
第1阶段先在安静的环境下(如室内)佩戴助听器;
第2阶段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环境(如小区、公园等)适应环境声音;
第3阶段到复杂的噪音环境中(如超市、大街等)试戴助听器。
相关文章
-
父亲节来临,这份健康礼物清单请收好父亲节来了,你想好送什么礼物给爸爸没?没想好,那就送以下几种健康小礼物吧。老年人都喜欢睡高枕头,可实际上,过高的枕头不仅
-
空巢老人必备物品中,电话排名第一孩子大了不中留,失去老伴和远离孩子的空巢老人不得不自己一个人生活着,洗衣做饭、买菜吃药,全都靠自己。关爱空巢老人,从现在
-
老人配老花镜,不要以年龄为标准一般人在40~45岁以后,阅读或其他近距离工作时看不清,而且逐年加重的现象称为老视眼,俗称老花眼。眼睛里有一个名叫晶状体的结
-
老年保健品鱼龙混杂 如何挑出合适的老年保健品我们的父母日渐老去,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各种小毛病也接踵而至。继而很多孝顺的子女会想到买老年保健品为父母补补身子,然而市
-
假牙 ,你不知道的事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的老年人中,有牙齿缺失的达到86.1%,平均保留的牙齿数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