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健用品谨防“四类陷阱”

购买保健用品谨防“四类陷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保健意识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保健用品广告和宣传把其功效描绘得天花乱坠。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用品谨防“四类陷阱”。

  陷阱一: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为幌子,引诱消费者购买。经营者常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为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人们往往被销售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陷阱二:亲情式关怀设下“感情陷阱”,软磨硬泡实为推销产品。商家通过上门推销,亲热地和老年人交谈,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在交谈中记下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隔三岔五地向老人问好,有时还免费赠送产品。在人情味十足的问候中,老年消费者会逐渐放松警惕。

  陷阱三:假借“医生义诊”,不断上演人去楼空之计。一些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人群聚集的晨练场所免费进行检查,然后告诉消费者患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进而推销其产品。

  陷阱四:“大型场合专家免费讲座”是假,卖药才是真。一些经营者采用在社区、广场、酒店等大型场合通过开设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发送刊物、宣传手册等来宣传、销售产品,假冒患者名义宣传疗效;为了增强信任感,许多讲座都安排了“托儿”充当听众,现身说法,诱惑一些消费者购买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