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独居老人冬雨天抽搐倒地

独居老人冬雨天抽搐倒地

现在的老年人,寿命比以前高了,身体素质在同一个年龄阶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免不了,生命的轨迹在这里了,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不是很好,所以老年人在外出的时候要注意,预防摔倒,尤其是雨天的时候,这不,就有这样的一位老年人,王大伯在外出时忽然四肢抽搐,倒在雨中。多亏化仙桥路上10多位热心人伸出援手,老人及时获救,转危为安。

独居大伯雨中抽搐倒地

上过门的社工一眼认出

昨天中午11点30分左右,家住十亩田家园的孙先生下班回家吃饭,他刚骑车至化仙桥,就看见前方人行道上的一名大伯往前一倒,面部向下摔在地上。

大伯痛苦地转了个身,嘴唇流了很多血,躺在地上,不停抽搐。孙先生见状,急忙停下车,他大喊着走向老人:“你不要紧吧?”

不少路人和商户听到了孙先生的喊声,纷纷关切地围了上来。

“哎呀!流那么多血,怎么摔得这么重?”“看他四肢发抖,肯定是中风了!”“快通知他的家人啊!有谁认识这大伯吗?”“这么冷的天就穿了毛衣单裤出来,脚上就穿了双解放鞋,不会是流浪汉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但谁也不认识倒地的大伯,看着大伯不断抽搐,大家也不敢贸然动他。于是孙先生和另一名女士掏出了手机,分别拨打了110、120。

大家正愁联系不上老人的家人时,一名小个子男青年拨开了人群:“这不是王大伯吗?您这是怎么了?”说话的是上城区南星街道水澄桥社区的工作人员单余磊,他刚走访完清河家园回来。

小单曾经给王大伯家送过菜,也帮忙打扫过卫生,所以对王大伯印象深刻。“他就住在我们社区民安苑4幢,大家别急,我先给社区里打个电话!”小单安抚大家,自己却急得把雨伞都扔在了一边。

电话那头,社区的工作人员高女士和刘先生听闻王大伯的事后,立刻赶来。

四五人合力给老人撑伞

彩票店老板娘抱来毛毯

随后,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小单一直守在王大伯身边,为老人撑伞。

围观的路人有10多名,其中四五人也主动把自己的雨伞让给老人,共同为老人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

可王大伯仍在不停抽搐,手心紧紧抓着一个军绿色钱袋。

“今天太冷了,不能让他老这么躺在地上啊,他穿得太单薄了!”小单很着急,“大家有什么可以盖的吗?”

“我椅子上有毛毯!等着!”人群中,潘女士大声喊道。潘女士是边上彩票店的老板娘,她说着就穿棉鞋跑回店里。

一名骑电瓶车的中年男子脱下了雨披,为了不移动王大伯,大家把雨披半垫在王大伯身下。

不一会儿,潘女士也抱着一条白色毛毯从店里出来,她和小单一起,轻轻地给王大伯盖上。

社区的高女士和刘先生这时也赶到了,高女士虽然已经退休,但对独居老人特别关注。“我刚才已经打电话给老王的弟弟了,他一会就从临安赶过来。”高女士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王大伯没结婚,也没子女,这种时候就靠大家了,大家把伞搭起来,别让水滴到他身上,救护车马上就到!”

“一句话!”不少人响应,孙先生也把自己还没吃午饭的事抛在脑后。此刻,王大伯的身上伞连着伞,社工、街坊、市民却是心连着心。

社工为老人忙东忙西

医生说多亏送来及时

大约10分钟,救护车赶到,社工刘先生上了车,陪同王大伯赶往市三医院。

经检查,王大伯患的是癫痫,他嘴角磕破了,要缝针,此外脑部有出血,需手术。“幸好送来及时,不然老人会很危险。”主治医师对刘先生说,“你过来签下字,一会就安排手术。”

“他弟弟还在路上。”刘先生不是家属没法签字,不过手里抓着一把单子,为王大伯办手续跑得气喘吁吁,挂号、拿盐水、付费……

刘先生全名刘润泉,是水澄桥社区的一名协调员。在医院,他像照顾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给王大伯换衣换裤、推着王大伯的床去做CT、为王大伯擦拭脸颊……也难怪医生误以为他就是王大伯的弟弟。

“看病的钱不是我垫的,是从老王的那个绿色钱袋子里取出来的,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刘先生说,“里面有3900多元,多出来的部分一会我会交给他弟弟。”刘先生猜测,王大伯当时可能从化仙桥南面的银行取钱回来。

王大伯的弟弟赶到了医院,亲属签字后王大伯被送进了手术室。手术很顺利,王大伯的弟弟拉着刘先生的手热泪盈眶:“真谢谢你!要不是你们,我哥哥一个人肯定要出事……谢谢热心人!谢谢社区!”

也替王大伯的家人向其他热心人转达感谢之情。

社区里分管独居老人的张小姐说:“其实不仅是社区,这附近的市民都很热心。小单之所以能第一时间就认出王大伯,可能和社区平时特别关注独居老人有关。毕竟社区里有2800多户居民,要认全不容易。而独居老人一共才40多名,社工们经常上门给他们送菜、打扫、洗衣,一来二去就熟了。比如昨天下雪,考虑到老人出行不便,我们就组织社工买了蔬菜给独居老人送到家里。去得多了,印象深了,感情也就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