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甘愿被被啃老 是因为失去了价值感
老人甘愿“被啃老”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1】
失去价值感是甘心“被啃”的本质
儿子、儿媳妇两人每天上班后,詹阿姨都会从家骑两站地的车,到老两口刚给儿子、儿媳妇买的“婚房”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詹阿姨的儿子今年10月10日刚结的婚,詹阿姨将自家一套1997年拆迁分到的房子卖掉,再加些钱,在自家附近全额付款,替儿子买下了“婚房”。詹阿姨夫妻俩只要看到儿子、儿媳开心,自己就特别开心。
心理解析:孩子曾是襁褓中需要无时无刻都和母亲在一起的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离家,家长们无一例外要适应变化中的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我还希望孩子一如既往地需要我”是无数家长们的心声。一个曾经那么被需要过的父母,有一天变得对孩子不再那么重要,这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伴随着自己的日渐衰老的无可奈何,使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自己的价值。
此外,“这里也彰显着中国老人害怕死亡,无法直面死亡的隐性心理恐惧。”赵国秋说,在中国,60岁以上也是一个自杀高峰。“人在对自己的未来不能统筹时最痛苦、抑郁和焦虑。从社会退回到家庭的小空间里的老人心理状态本身容易失落、凄凉,曾经的荣誉、地位全部烟消云散,接下来会怎样,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就成了自己全部希望的寄托。他们将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其所有,唯恐失去儿女,失去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专家建议】
赵国秋建议中国的老人可以观看耶鲁大学的关于“死亡”的公开课视频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明了自身的价值。此外,“这时让老人去给自己的孩子买菜、做饭,只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并给予安慰和关心,老人们就会觉得自己被需要,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为子女做的点点滴滴都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成就感。”帅莉说。
【案例2】
“给”之前问问孩子想要不想要
有位母亲在论坛里倾诉道,自己年轻时吃了很多苦,本来希望儿子能少吃点苦,所以在孩子读书时没有给任何压力,青春期时,孩子变得很淘气,总在外面玩。在草草结束学生生涯后又找了一个待遇不是很好的工作,做母亲的心有愧疚,觉得没有教育好孩子,就从自己的养老金里取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房、买车,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不那么艰难。 心理解析:“这样的案例中的父母在性格上都比较主观。”帅莉说,人们都会成为父母,也会沿袭上一代的方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来实现这种自我的价值感,“一个全能、强势的父母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无能的孩子。”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语境下,即便在儿女成年后,父母害怕孩子工作辛苦、忙碌,连忙赶来帮忙,这时做子女的很难拒绝父母的意愿,随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父母搬过来做“24小时保姆”,带孙儿等,如果子女在此过程中对父母的意愿提出“异议”,父母就会觉得很委屈,子女也会内疚。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