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袁隆平的成就给老年人留下了哪些启示
老年人中也有很多的成功人物,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故事事迹可能还不人人都知道,那么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供老人来勉励人生。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19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18日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一次次攻坚克难,领跑世界。人们不禁要问,袁隆平及其团队是如何攻克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难题,实现自我超越的?
“良种、良法、良田”的“三良”配套正是袁隆平的攻关策略。他举例说,良法包括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今年使用的一个"特别秘方"超级稻专用肥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提到良种“Y两优2号”时,他形象地说,“这是形态改良和杂交技术相结合的过程。形态改良就如要求一个运动员具备好的体格、体力充沛、形态好等,这样才能高产。”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杂交稻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单产,解决温饱问题。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要求也从吃饱转向吃好。顺应这一变化,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做了相应战略调整。
“既要保证高产又要优质,却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而保质,这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却做到了。”袁隆平说,曾经有个身价过百亿的港商,在吃了他这里的杂交稻米后,竟要求将米饭打包回去给老伴吃,这就是品质提高的一个生动例证。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