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养老地产的发展与传统的养老观念

养老地产的发展与传统的养老观念

与中国的养老地产同处于起步阶段的,还有市场化的养老观念。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使得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愿意选择在家养老,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养老地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观念的转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国人素有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一位受访专家指出,机构养老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况且硬件好、服务好的养老院太贵,普通的条件太差。

盛世神州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张健也说,健康老人不愿意换地方也不愿意做大量投资,大部分都在家里养老。

居家养老传统

这是养老地产在中国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中国99%的老年人都想居家养老,他们当中大部分也都是很健康的老人。”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总经理、总建筑师开彦认为,按照年龄段的分配,75岁甚至80岁以前,老人对照料的要求不是太高,这样一来,80%的老年人需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健康养老的生活条件。

管理层也有类似的思考。

“我国的养老居住政策中提到,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认为,从政府提出的“9073”养老政策也可以看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占到97%的比重(编注:所谓“9073”,即90%的老人居家或社区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这表明未来中国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将依托家庭和社区来解决,“我认为这是符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居住意愿的。”

早报记者了解到,国内现行的养老方式,主要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也就是俗称的养老院,大多由政府投资运营。社区养老还是一个新兴产物,有业内人士认为,社区养老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成专业的居家养老。

周燕珉认为,居家养老是一种普适化的养老居住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住宅的居住功能,依托家庭、邻里以及社区管理组织的服务功能,尽可能满足绝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另外,居家养老能够相对延长老人在宅居住的时间,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缓解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社会照料支出不断增加的压力。

“政府养老条件尚不具备”

但“一胎化”政策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指出,1980年,中国开始实施一胎化政策,这些独生子女已经成家、结婚、生子。他们上有双方父母,下有幼年子女,“四二一”家庭结构已经形成。

“怎样解决好‘四二一’家庭结构中的上有所养、下有所育的问题,保证老人晚年过得幸福,儿童能够茁壮成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思考的。”王珏林认为,现在靠养儿防老,有些不现实;依靠自己安度晚年,总有动不了的哪一天,事实上又不能成立;依靠政府养老,从目前来讲条件还不具备,有关这种待遇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