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老人怕丢儿面子远离家门摆摊

老人怕丢儿面子远离家门摆摊

有些老人,感觉自己还心有余力,行动自如,就往往还有想继续工作的愿望,因为他们,我能自食其力,我不是别人的负担”这是他们想告诉大家的。

近日,一网友在西安某网站发帖称,小寨天桥附近有一白发老奶奶天天摆摊卖东西,物品很便宜。该网友得知老奶奶家中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就号召网友多去老奶奶的摊点买东西。

12月13日晚6时30分左右,记者找到了这位老奶奶。她白发苍苍,和其他“练摊”的人一样,东西摆在一个小布子上,主要卖些鞋垫、小卡子等。老人说,她今年80岁了,家住土门附近,在小寨摆摊已经2年。因为害怕自己摆地摊让熟人知道,丢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每天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小寨摆摊。也因为上述原因,老奶奶始终不愿意说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老奶奶说,她的老伴30年前就去世了,有3个儿子,其中老大和老小都已成家立业,但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目前老奶奶跟48岁的二儿子一起生活,因二儿子的右手臂残疾,加上年龄已大,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工作。她和儿子的生活费来源,就是老伴去世后政府每月给的280元抚恤金,摆摊就是为了维持生活。每天下午3时至晚上10时30分左右,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寨附近。

对所有买东西的人说谢谢

晚6时30分至8时,记者陪着老奶奶卖了1个半小时的东西,期间“客源”不断。老奶奶会对所有买她东西的人说“谢谢”。“因为他们买我的东西,让我有了收入可以养活我和儿子,所以要感谢他们。”老奶奶说。记者发现老奶奶很乐观,虽然天气很冷,但她却始终面带微笑。“因为我在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呀,我不是别人的负担。”老奶奶说。

很多人看了网帖专门去买东西

笔者随机采访了10位顾客,其中有8位都是看了网帖之后专门前去的。截至14日21时,该网帖已被转发了1165次,评论的内容不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到奶奶的摊点去买东西”,就是表示自己一定会去买鞋垫。

13日晚7时30分,摊点前来了两女孩,其中一女孩白天已经从这里买了好几双鞋垫,晚上她又带朋友专门过来买了15双鞋垫。女孩说,本来之前是想给钱的,但担心给钱会伤到奶奶的自尊心,最后就多买些鞋垫。

笔者还碰上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去老奶奶的摊点,说想帮老奶奶开间小店,但被老奶奶拒绝了,理由是她不想欠别人的人情。离开前,该负责人将自己的联系电话留给了老奶奶,希望她最终能接受自己的好意。

推小车卖鞋垫20年何奶奶已成一道街景

同样是“练摊”卖鞋垫,每天下午三四点,推着小竹车准时出现在西安市大学南路的何奶奶,已经成为这条街的一道街景。

何奶奶今年81岁,家住含光北路一家属院。她上街的路线几乎是固定的,一上街就有熟人跟她打招呼。何奶奶说,她在大学南路卖鞋垫已经20多年了,鞋垫大部分是自己做的。

何奶奶说,她用的小竹车,是以前用来推孙子的,现在孙子们都长大了,就成了她的临时工具车。

“刚开始,娃们不同意我出来卖东西,觉得丢脸,但我坚持要出来,后来他们也就慢慢地不管了,现在女婿还开车带我去进货呢。”何奶奶笑着说,最开始卖鞋垫是为了排遣对逝去的老伴的思念,现在则是为了锻炼身体。她不喜欢串门,也没什么爱好,每天出去卖东西还能与不同的人说说话。

看着何奶奶,76岁的邻居夏奶奶说有点羡慕,“你看她身体多好”。提起何奶奶,30多岁的街坊张先生说,他年少的时候就常在大学南路遇到何奶奶。在他的记忆里,推着小竹车的何奶奶,已经成为这条街的一部分。在含光门外上班的吕女士说,好几年了,她家所有人的鞋垫都是在何奶奶处买的,如果在街上几天看不到何奶奶,有时候还有点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