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我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因此养老成了社会大众所逐渐重视的问题。除养老公寓和居家养老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新颖的养老模式是否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最终,谁能陪老人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

老人与老人互助——“年轻的帮助年老的”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这是河北肥乡县前屯村首创的一种养老新模式——互助养老。这种养老模式,是专门针对农村中因子女出门打工或不愿与子女住的空巢老人特意打造的。

用前屯村村支部书记的话说:“这里面住的有五保户、低保户,甚至还有七八个孩子的老人。尽管孩子多,但都不在身边守着,老人来这就是解决孤独寂寞的。”据他介绍,在这个互助幸福院里,住的老人年龄大小不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一。住在一起,身体好的帮助身体不好的,身体稍弱的就搬煤球、打扫卫生。相对年轻的多做点活儿,这样随着自己逐渐变老,也会有人帮助自己。不过,进入之前有一个必要条件是生活能够自理。

因为仅是为了解决一部分老人,更重要的是互助性质,所以一些残弱、智障、病瘫的就不能来了。肥乡县民政局局长也表示,互助幸福院不是把老人像敬老院一样集中到一起养老,其实质是居家养老。这种模式虽然没有解决残病老人,却解决了弱势老人,解决了一个时段一部分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占农村老人的90%以上。

据悉,目前肥乡县已有178个村建成各类互助幸福院,有162个村投入使用,15个村即将投入使用,34个村正在抓紧建设。

那么,这一在农村广为看好的养老互助模式在市区内是否可行呢?长安区一印社区居委会主任表示:“很难实现。”

长安区一印社区居委会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社区工作分析说,首先农村居民邻里关系都处的很好,只要一个村子的基本都认识,彼此也都熟悉,很容易组织到一起。但是城市居民,一般都在单元楼里,彼此很少串门,用这种模式把他们组织到一起,其实和进养老院一个概念。

“此外,还有场地选择、设备配置上等资金成本问题上,在城市运作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农村。”市民刘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