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三位耄耋老人,越洋长吟

三位耄耋老人,越洋长吟

南京抗馆建成后,一批批海内外贵宾、友人、烈士后代纷纷前来,在此缅怀抗日英烈,再续情缘。

3位均龄87岁的老人远渡重洋而来

2009年6月28日,抗馆开馆第一天,就迎来了一位90岁的老人。他头发花白,眼噙泪水。

老人名叫何永道,目前定居新加坡。老人回忆,当年“飞虎队”中只有6名中国飞行员,他是其中之一。老人感慨:“我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抗馆建成,可以在这里凭吊我在战争中捐躯的战友们!”

同年12月2日,84岁的陈香梅女士也来到南京抗馆。

陈香梅女士是陈纳德将军的遗孀。当日,她参观南京抗馆,欣然受聘名誉馆长。她将一幅画作捐给南京抗馆。画面上,陈纳德将军面向长空,四周是历年来“飞虎队”老兵的签名,密密麻麻,足有数百人。

2010年6月11日上午,南京抗馆又迎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87岁的美国老人特德·史蒂文斯。

他是美国前临时参议长,更是陈纳德“飞虎队”成员之一。据历史记载,1944年10月,史蒂文斯加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服务于中国-缅甸-印度战区。他驾驶运输机空运物资和人员,为美国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在西安空投美国伞兵。

当老先生参观抗馆“美国援华”部分,看到著名的驼峰航线场景以及陈纳德将军的雕像时,非常激动。他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段战争岁月。参观结束后,史蒂文斯先生为纪念馆题字留念,并赠送了一批自己当年在中国服务时的珍贵老照片,以及一幅当时每位飞行队员急救包中都配备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历经60多年的岁月依然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不少远居海外的烈士后代也纷纷来宁

烈士吴纪权的女儿吴君植,专程从美国加州赶到南京参加了南京抗馆的开馆仪式。

她说,父亲吴纪权是抗日烈士,1937年在嘉兴牺牲,当时不到30岁,后来姐妹三人随母亲去了美国。“5年前我听说南京要建抗馆,就来到这里捐赠了1万美元和与父亲有关的所有遗物,其中包括18张照片、一本《空军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册》和父亲的毕业证书、获得的勋章、纪念章等。”吴君植说。

另一名烈士乔倜的后代共计10多口人,也从悉尼、北京、昆明、大同等地同时赶到南京。在抗馆内,面对乔倜烈士的照片,他们献上鲜花。此前,他们捐赠1.5万港元资助抗馆建设。

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烈士后人远不止上述这些。仅2010年4月4日,就有26位航空烈士的后代从四面八方赶到南京抗馆,悼念曾用生命捍卫国家的亲人。当天,他们还向抗馆捐献了一批珍贵的遗物和史料。

南京抗馆正成为中俄美密切交往的桥梁

南京抗馆建成前后,俄罗斯、美国的政要及著名民间人士纷纷前来,以抗战时期与中国共同战斗的经历为情感纽带,再续情缘。尤其是俄罗斯贵宾更是络绎不绝:

2009年2月20日,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一行两人前来,向航碑敬献花篮。

2009年9月20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陶米恒、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科热米亚科夫前来参观。

2010年2月19日,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斯特拉霍夫·亚历山大、葛金诺到纪念碑前祭拜在抗战中牺牲的前苏联航空英烈并敬献花圈,参观纪念馆。

2010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陶米恒先生再度来抗馆座谈访问。

5月1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一行前来,向航碑敬献花圈,并捐赠了一批史料文物,欣然为纪念馆题字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