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生活质量
在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仅仅是衣食无忧就表明老人获得了高质量的生活吗?事实上,老人希望得到更多尊严,拥有阳光心情,过上富足的晚年,在家庭中更受重视……做到了这些,老人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1 积极老龄化
以高质量的生活为目的
我国衡量老年人生活幸福的标准通常是: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疾病或伤残。这只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与幸福无关。如果老龄化是人生的一个积极经历,老人就应该有继续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
55岁的周瑞红在企业做了30多年会计,忙碌了半辈子的她原以为退休后可以松口气了,但当她第一次领到退休金时,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每月退休金不到1000元,比退休前2000多元的月收入少了一大截,这意味着今后的日子要紧紧巴巴地过。
调查发现,我们的同龄人在社会活动参与、经济收入、心理健康、家庭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78岁的贺河退休后每年都要和老伴旅游2次。3年前,他发现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要求多了起来,不但要求提供健康证明,有时还要求额外加价甚至是有家属随行。无奈之下,贺河只好把旅游行程安排得近些甚至放弃。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这是一个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向老年人提供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其中,老人的经济收入、心理健康和家庭等方面对积极老龄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积极老龄化,期待能在中国先行一步。
2 老年歧视
伤害的不只是老人的心
今年63岁的张美玲最近想给自己买份意外伤害保险,可咨询了好几家保险公司,都告诉她说不能参保。“我身体不错,也有支付保险金的能力,怎么就不给保呢?”张美玲很不理解。
记者先后咨询了几家保险公司,得到的答复基本一致:年龄超过60岁就很难买到保险了。分析原因,不外乎是老*质差,保险公司开发老年人保险险种盈利少,风险高。
事实上,老人不仅是买保险难,在旅游、贷款等诸多方面也遇冷。这实际上是对老人的一种歧视。
老年歧视是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一种无理的负面的塑型和差别对待。老年歧视使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它导致老年人被边缘化及受到社会排挤,也得不到公平的社会对待和发展机会,从而降低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任碧云教授认为,在老人的消费领域和享受其他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各职权部门应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积极协调各行业,并适当地予以政策上的扶持,让老人不再遭遇年龄歧视。
另外,商家也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服务;作为子女,也要对老人消费观念进行一些健康的引导,同时也要为老人提供经济上的消费支持。
3 心理健康
社会应加强干预
人到老年,因为自身的生理及心理调节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会明显地影响情绪的变化。有自卑感、抑郁感、孤独感以及情绪不稳定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差。然而在现实中,许多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家人和社会的重视。
在青岛市华阳路芙蓉山小区,59岁的刘先生在家中上吊,被家人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刘先生妻子两年前病逝,从那以后,刘先生就整日郁郁寡欢,经常失眠。医院诊断他得了抑郁症。“平日里我们没多少时间陪他,结果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刘先生的儿子说。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知识分子,易患抑郁症。”青岛市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牟宗珂说。人到老年,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开始走下坡路,亲情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个时候如果家庭出了问题,很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专家建议,老人要把自己从单纯的家庭生活中拉出来,多参与社区活动。社会也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让他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得到心理健康。
4 经济状况
盼望富足的晚年生活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辛苦工作几十年,老人们都期盼能够老有所养,退休后过上富足的晚年生活。
最近,大蒜、绿豆、玉米、蔬菜等农产品短期内价格暴涨。其实不止这些农产品,不少日用消费品,包括生活用纸、奶粉、棉布、茶叶等都出现程度不一的涨幅。在物价飞涨的同时,老人的退休金却没有随之水涨船高。
家住西安市吉祥村的周金凤很担心物价的上涨:“还是不要涨的好,一般的老百姓负担不起。”周金凤和老伴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退休金是他们的全部收入。周金凤说,她和老伴的身体都不是太好,退休金有一半都用在吃药上了。对于物价的变动,周金凤很是担心:“退休金就这么多,物价上涨了,药钱就很难保证了。”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养老金成难题早已不是“不能说的秘密”。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亿元。据测算,到2033年老龄化高峰期,当年支付缺口将达4400亿元,空账运行14万亿元。
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国所面临的养老金问题很大:由于人口年龄层次分布不均,享受养老金的老人数量远远超过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从长期看,这种“现收现付制”势必会造成养老金的供给不足。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不可避免地要适当增加养老金的财政投入,补充养老保险。国外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可以借鉴,以便发展商业性保险,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帮助国人革新观念,尽早制定退休计划,以保障晚年生活,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5 家庭角色
别放弃话语权
家庭结构对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退休让老人在家庭中角色产生了转换。不少老人感觉,退休前,自己是家庭的核心支柱;退休后,却成了家庭的附属品。老人在家庭中话语权减少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放弃了话语权的老人,实际上心里还是存在着“疙瘩”,心情受到影响。
69岁的易允孝丧偶多年。去年,他用拆迁补偿款在长沙购置了一套住房,之后便住到上海的女儿家,等待新房交付居住。眼看新房快装修好了,易允孝想再婚找个伴,但担心结婚后会牵涉家庭财产的问题,怕女儿不同意,一直不敢向女儿提出再婚的事。
老人放弃话语权,表面看是为了家庭和谐,实际上会制造新的更多的家庭矛盾。因此老人应该多与子女沟通,要讲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在家庭纠纷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烦恼。
小贴士
如何转换家庭角色
1.建立自己的小天地,尽可能不要和小两口生活在一起。
2.您是家庭的第一代领导人,儿子是家庭的第二代领导人。您大可不必去操那么多心,放手让第二代领导人去干,干错了他们自己去体察,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增长才干,用不着去指责他们,更不要垂帘听政。
3.如果是分开生活了,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全家团聚,创造和谐热烈的家庭气氛。分家不分情,分家不分心,您和子女应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
■记者手记
生活质量来自何方
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老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以往有所提高,对目前政府、社会机构提供给老年人的优惠政策表示基本满意,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发起“我给两会提建议”活动,得到热烈反响,大家最大一部分意见集中在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取消退休收入双轨制,体现社会公平方面。大家都知道,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那么,政府能否从稳步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和便利消费两个方面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从而提高中国老人的生活质量呢?从最近的措施来讲,年内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能否更多地考虑缩小老年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
老年人在社会结构中,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精神生活也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社会应向老人提供更多便利消费方式或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当然,这些方面的建设,不但需要政府努力,社会的每一分子也都能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