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透视高龄养老空白点:老人的生命困境

透视高龄养老空白点:老人的生命困境

她们是两位普通的年过八旬的北京老人。一位身体健康,开朗乐观,早早为自己选定心仪的养老院,准备在此安度余生,却因为节节上涨的费用陷入进退两难;另一位中风在床,就此开始了被几家医院轰来赶去不断迁移的苦旅,最后在郊区一家民营老年医院艰难求得一张床位……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在我们这个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中,已成为无数家庭挥之不去的痛。

上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宣武公园旁边的这家老年公寓,拜访早已约好的林奶奶,却被告知林奶奶一早进公园散步去了。记者就坐在庭院的凉亭里等候,环顾整个老年公寓,主体建筑是一座六层小楼,靠墙边有两排整齐的平房,墙边一扇小门可直通公园。院子里是精心栽培的花草,几棵桃树枝叶茂密。虽然身处闹市,但院落非常安静。

10点多钟,林奶奶回来了,虽然是82岁的老人,但她腿脚灵活,精神矍铄,记者随林奶奶来到她已经居住了4年的“单间”,房间不太大,有点像宾馆的标准间,有独立卫生间,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用品一应俱全,干净整洁。“我这个人好清静,从一来就包了个单间,现在都是两个人一间了。”林奶奶告诉记者。

林奶奶的孙女李女士说,林奶奶做过多年的教师,退休后也不肯闲呆在家里,曾返聘了很多年,“老人家特别与时俱进,思想比我们这些小辈还先进,80多岁了每天听新闻看报纸,社会上什么大事都知道,当初进养老院的事都是奶奶一个人办理的……”

林奶奶告诉记者,老伴走后,她一个人天天呆在空房子里,总是打不起精神,她是一个爱玩爱笑爱热闹的人,一次偶然到一家老年公寓探望朋友让她忽然心中一动。“那一阵,我找了好多家老年公寓和养老院的材料,最后看中了这家新建的老年公寓。在市中心,交通方便,旁边有好几个医院和公园,离孩子们家又近,环境和硬件都非常好,那时候单间才1000多元。”

从1000多涨到2800

四年来,林奶奶已经完全适应了老年公寓的生活,每天去公园散步,和老朋友打几圈麻将,看看报纸电视,洗衣和打扫都有专人负责,吃饭可以选择食堂或者点小炒,子女们经常在下班后或者周末过来探望,然而这种快乐无忧的心境却被涨价风波打乱了。

其实价格已经涨过一次,林奶奶住的“单间”从最初的1000多元涨到了2000元,退休金基本都用来交房钱了,仗着小有积蓄,还可以勉强负担,可是最近,单间的价格涨到了2800元,再加上伙食费、取暖费等,一个月就要3000多元,“我现在是坐吃山空,要是再涨下去,当初那点拆迁分的钱要不了几年就空了。”

涨价之后,林奶奶曾经动过换家养老院的念头,四处打听一通之后,发现情形早已不比四年前,像她目前住的这种市区内的公立养老院早已经一床难求,有的虽然价格低些,只需一两千元,但没有单间,不少是平房,条件设施也差很远,郊区倒是有条件很好的老年公寓,但动辄要四五千元。

护理费翻倍都没人想干

即使是收费较低的公立养老院,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中,一位公办养老院的负责人透露,提价也是无奈之举,否则无法保持收支平衡,因为多项成本都在不断上涨,例如冬季取暖烧的煤和柴油一直在涨价,还有护理人员的工资,已经涨了将近一倍,低了没人愿意干。而节节上涨的费用使很多像林奶奶这样靠微薄退休金生活的老人最终无力承受。

除了对涨价的忧虑,林奶奶心里还有更深切的担心:一旦自己无法自理了怎么办?她目前住的养老院是不收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的,很多养老院都有这样的规定,因为缺少护工。她今年已经82岁,这样的情形也许就发生在不远的将来,她该怎么办?

还有50多位老人在等床

林奶奶没想到,如今自己进退两难。搬回家去住是不现实的,老人年近六十的儿子身体不好,卧床在家,怎能照顾80多岁的老母?孙辈也都人到中年,拖家带口,要强一生的林奶奶怎么也不愿意给孩子们添麻烦,况且,条件这么好的养老院一旦搬出去,再回来就难了。

林奶奶告诉记者,半年前,和她一起住养老院的李奶奶搬回家了,因为孩子们给她买了大房子,可是没俩月老人在家住不惯还想回来,却进不来了,有50多个老人排队等床呢!老人索性就在养老院旁边租了个小平房,盼望着一有床位空出来,自己好住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