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空巢老人病死家中"续 社区应关注高危老人

"空巢老人病死家中"续 社区应关注高危老人

6月3日上午,刊发了《天津老汉尸腐家中月余,孩子在国外》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市民都表示不理解,为了解开市民的疑问,也为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类事件,以及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专访了南开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集林,刘老师对这件事情深感痛惜,并表示,因病死亡是很正常的,可悲的是死了一个月竟然无人知晓。

桂正浩:您看到这个新闻有什么感受?

刘集林:这是很正常的,这不是首例,中国以前也有此类事件发生。不仅国内,国外也经常发生,不过我还是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痛惜的。这在传统社会一般是不会出现的,传统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都知根知底。

不过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我们还应该看到微观层面的东西。比如父亲性格如何、子女性格如何,子女跟老人的关系如何?我看到新闻里面说老人性格非常“孤僻”,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桂: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那么这件事件反映了什么的社会问题呢?

刘: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我们社会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旧的制度被打破了,但是新的制度又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制度的真空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就比如今天这件事情。在中国传统的社会,老人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会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全部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希望逐步建立起一种更加稳定的市场养老体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化的养老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但同时家庭养老的这种观念却在逐步的退化,于是就造成了老人养老问题的尴尬境地。

桂:传统的中国社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刘:有,也有,但是都是很少的。过去与现在不同的是,过去的特例竟然成了现在社会的一种现象。现在社会中流行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成员频繁的社会流动,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越来越淡薄,即使父子之间也未能幸免。

桂:就今天这个事情您觉得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刘:我觉得作为子女不管你有多忙,有什么理由,父亲病死家中一个月之久无人发现,他们肯定是不孝顺的。两个子女都在国外,老人的经济一般来讲是不成问题的,主要的还是心理的问题。

子女真的很忙的话,电话你总能打打吧。两个子女你们可以约定好,比较一周打几次,这几天我打,那几天你打。如果发现电话打不通,及时通知亲戚朋友或者直接报警,就会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更安全的做法就是,干脆跟老人请个保姆。

我们楼下就有个90多岁的老人,她的大女儿都已经70岁,她们几个子女之间排好班,保证每天晚上都有有过来陪老人。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啊。

所以,这个事情老人的子女需要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

当然,因为我们提到老人性格孤僻,所以也可能老人根本就不喜欢他们天天打电话过来,就想一个人清静清静。因性格孤僻而拒绝请保姆,更不会同意去养老院等等这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