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医 花甲老人自费出书填补空白
他,退休前是港务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工科出身的他退休后却改行研究起了医学;他,生病之前是一个医学盲,如今却被誉为“民间的洪昭光”;他曾经是一位被医生宣判死刑的病人,现在却用时间创造着奇迹……这位老人便是被誉为“科普之星”的连长先。虽然已年近古稀,但他并没有停下研究、学习的脚步。2004年,在自费出版近2万字的《老年健康揭秘》后,又历经一年多地努力,编写了近20万字的《糖尿病防治与饮食概算》。最近,连长先又有了新的宏伟目标:用5-8年时间编写一本类似于重叠词语式的字典,填补目前此项空白。
“人活一辈子,不管是中年、老年,尽自己的心力,把自己学到的、知道的奉献给社会,使大众受益,可说是人生一大乐事。对人帮助,使人愉快,自己的心里也感到高兴。”——连长先。
手里拿着一副老花镜,拎着一个纸袋,连长先慢慢地坐了下来。从纸袋里掏出他的宝贝,一一向记者展示:一本绿色封面的《糖尿病防治与饮食概算》、一个名为《老年健康揭秘》小册子和一些零零散散地用老式曲别针固定着的纸张,这些就是老连这几年来的成果。“人老啦,能做的事不多了。对社会的贡献能多一点就多一点吧。”信手翻着这些纸张,连长先娓娓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虽然由于上了年纪,连老的耳朵有些背了,但是说话时的思路却很清晰。连长先告诉记者,退休前他因为工作忙碌,又不注意保养身体,50岁出头就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了治病,他看了大量医学论著,退休后的充裕时间里更是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论著,并请教有关医学专家、教授,这让他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何学会控制病情,保健身体有了更多的了解。
然而平日里连长先去晨练时,发现周围很多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有限的退休工资让他们舍不得定期去医院检查,医疗保健常识了解得也不多。于是,连长先经常把自己去医院看病的经验和在书刊上看到的有效方法告诉他们,有的还真管用。一传十,十传百,有些患病的老年人听说后也来向他请教。但毕竟通过这种途径知道的人有限,为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识,减轻疾病的痛苦,他萌生了写书的念头,“用科学为更多的人服务。”
执着:突发心梗 老连带病写书
连长先不是医生,也不是教育工作者,编书所经历的困难可想而知。为了写书,他常常查阅、整理资料到深夜,有时候半夜突然醒来,想起什么了,就爬起来开始写,常常搞得老伴也睡不好觉。“开始时,老伴也埋怨我,我只能耐心地跟她解释。告诉她现在记性不好了,想起来就得赶紧记下来。要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想起来,说不定永远都想不起来了呢。”连长先有些伤感地说。
后来,老伴干脆起来陪着他,做一些“后勤工作”,给他倒水泡茶,或帮他整理资料。
为了查阅资料,书店和图书馆成了他的聚点,带着纸和笔,看到新的知识就抄下来,如果太多了抄不完就把书买回去。久而久之,书店的店员与连长先成了老相识,被老人的精神感动,店员偶尔也会给他一些“方便”。
连长先回忆说,让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他和老伴从书店查阅资料回来,正赶上外面下着大雨,可他们只带了一把遮阳伞,他怕老伴淋着雨,自己整个人几乎都在雨中。回到家中,他又急着编写,到了晚上就感冒发烧了。第二天一早睁开眼,他还想着写书,可是刚刚起身头沉沉的,实在起不来了,他又躺下了,嘴里急得直嘀咕:“上岁数了,体格真不行了。”
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并没有让老连放弃写书的想法。然而,就在他准备动手写书的时候,却突发心肌梗死住进了医院……“那次我在铁路医院被抢救了三天三夜,总算挺住了!”手术过后,他利用在医院休养的时间,带着小本,向医生、护士讨教一些临床的医学知识以及预防常识,然后拿笔记下来。在这样的坚持下,家人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也都来帮助他。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