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20余种失传小吃 老人盼成都名小吃“申遗”

20余种失传小吃 老人盼成都名小吃“申遗”

薄如纸片的薄饼包裹着淋有红油的芥末鸡丝、做法复古的艾蒿馍馍充满弹性、形如鸡蛋的黄粽柔嫩无比……

昨日上午,“老成都”庄良成在成都武侯区胜利新村的一家小吃店中,展示了自己一年来闭关研制出的20余种业已失传的成都名小吃。

从十年前开始搜索成都小吃至今,他已经“找回”近百种成都名小吃。

这个年过84岁的老人感慨,国外对民间小吃文化十分重视,如意大利匹萨都有“专利”。他希望,成都上百种名小吃都能申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部手工失传小吃工序复杂

昨日上午,武侯区胜利新村一家小吃店的厨房桌板上,用小碗摆放着各种调料和用于制作小吃的馅料。

餐桌上,各式各样的成都传统小吃一字排开。其中包括三六九肉汤圆、熬醋豆花、富油包子等市面上难觅踪影的小吃。它们全部用清末民初的传统风格制成。

看着徒弟在厨房中忙进忙出,庄良成也不停地在一旁指导。

徒弟胡先生说:庄老对制作小吃工艺要求太严格,富油包子的馅儿全得用手推磨磨细;八宝饭的糯米过水后,必须要用布袋过滤、自然晾干;买食料则要跑到青白江等各地去找。味道不好,只吃一口,就会让你倒了重做。

对于徒弟的埋怨,庄良成笑呵呵地说,100多年前,那些名小吃店的老师傅就是这样讲究。如果做法变了,就没了老成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