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翁”行善成痴 50多年匿名捐款数百次
盐城一名常年捡拾破烂的82岁老人张忠泉,13日作出惊人的举动:将自己多年主要靠捡破烂积蓄的10万元巨款,统统捐给盐城慈善总会(本报曾报道)。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深入采访获悉,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忠泉就开始乐善好施,半世纪以来已捐款数百次。这种执着也让他遍尝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痛:遭人非议,妻离女散……
50年前,
化名“学雷锋”捐助灾区
4月13日,张忠泉老人在盐城慈善总会捐出10万元,记者对其简单采访后,老人就匆匆离开,问其联系方式,答“没有”;问其住址,他只含糊地说寄居在扬州。记者多方查找,也未能找到老人。连日来,记者几经周折,找到老人的家人、原工作单位、退休后所住的社区和敬老院,大抵了解了一个凡人难以理解和模仿的“慈善痴人”。
1959年张忠泉来到原盐城地区建筑公司(现为江苏建兴建工集团公司)做修车工,“老人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做好事了。”江苏建兴建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汝勤告诉记者。翻开陈旧的档案,记者发现,上面记录着老人第一笔捐款是在1963年春节。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张忠泉在阜宁一工地上拿出20元钱,交给当地政府慰问军烈属。当时,他的工资每月只有十几元。
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张忠泉被雷锋事迹所感动,就学雷锋做好事,工友休息了他不休息,自己做完事了就帮别人做,星期天他还带着工具上街义务为群众修车。
1965年春,张忠泉在广播中听到陕西发生了重大灾害,就悄悄来到邮政局,将自己积聚的30元寄给了陕西救灾部门,在寄款人签名一栏,张忠泉写下“学雷锋”三个字。
收到捐款的陕西省有关部门甚为感动,为了查找“学雷锋”,陕西民政部门向捐款的汇出地――当时的盐城地区行署发函,请求查找“学雷锋”,盐城地区行署还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学雷锋”》的文章寻人,没有结果。
不久,张忠泉随工程队到兴化施工,看到一户人家已几天揭不开锅了,张忠泉十分痛心,拿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15公斤黄豆送给这户人家。素不相识的穷人不肯收,人家问他的名字,他说叫“学雷锋”,说完丢下黄豆就掉头走。为了找到恩人,这家主人到建筑工地寻问一个叫“学雷锋”的人,听说“没有这个人”,这家主人又到工地里面一个个找,终于找到了张忠泉。工友猜测,报纸寻找的“学雷锋”可能就是张忠泉。面对领导追问,张忠泉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向陕西灾区捐款的“学雷锋”,并拿出当时汇款的30元汇款单。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