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老人方育济成我市树葬第十人 与自然共同呼吸

老人方育济成我市树葬第十人 与自然共同呼吸

昨天上午,方育济老人的遗体经火化后,其亲属遵照老人“百年后与大地化为一体,与大自然共同呼吸”的遗愿,随即对其骨灰进行了树葬。老人成为我市树葬第十人。5天前,方育济老人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辞世当天,其子女根据老人遗愿,将其眼角膜捐献给温州市眼库。

昨天上午9时30分左右,老人骨灰被送往基安山陵园内进行树葬。

老人的树葬墓位位于一棵玉兰树下的草地里,墓位面积不足一平方米,在墓位中央立着一块石桩,石桩面上镌刻着老人的姓名、生卒时间和籍贯:“方育济,1932~2010,浙江瑞安”。

在老人骨灰安葬前,老人的孙子拿着报纸,在老人树葬墓位前念老人眼角膜捐献的报道。安葬时,老人的儿子又将关于老人捐献眼角膜报道的剪报,随老人骨灰一并埋入土中。老人的一位亲属说,子女已经根据他的遗愿,将其眼角膜捐献,他将会给他人带来光明。

骨灰放入墓穴后,子女将一块绿葱葱的草坪盖在上面,恢复成绿地模样。安葬完毕后,四五十位亲属在墓位前鞠躬,向老人告别。记者注意到,安葬仪式没有鞭炮燃放,也没有乐队奏乐,亲属们只带来一些鲜花等物品来送别老人。

老人的女婿邵先生告诉记者,方老是唯物主义者,10多年前曾交代子女,他的殡葬仪式从简,并要求用最环保的安葬方式。

邵先生还介绍了方老的生平: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读过土木建筑和财会两个专业;爱好古诗文词和京剧等传统文化,并乐此不疲;曾在瑞安和温州市区工作,六七年前随子女来温州市区居住。

2002年起,我市推行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墓。记者昨在市基安山陵园发现,在一些“草坪葬”、“树葬”等生态墓位前,一些市民携带鲜花祭祀已故亲人。“这样的殡葬方式很好,既能节约土地,又能让逝者得到安息。”前来祭扫的邓先生如是说。

市基安山陵园有关管理人员称,目前该陵园拥有树葬墓位50多对、草坪葬墓位200来对,直至目前,在该陵园树葬有10人,草坪葬100来人。该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一直向市民倡议节地、环保的生态葬法,这样不但减少土地消耗,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据了解,一个生态墓的价格仅为普通公墓的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