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退休工程师建胶囊公寓 无人入住欲寻体验者

退休工程师建胶囊公寓 无人入住欲寻体验者

对话人物

黄日新

78岁,退休电力工程师

对话动机

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黄日新设计了8间胶囊公寓,每间长2.4米、宽0.72米。一张单人床,可上网、看电视。老人称提供给大学毕业生过渡性居住,每间月租200至250元。在高房价的背景下,胶囊公寓一被爆出即成为关注热点。

为设计公寓学电脑

新京报:怎么会想到去设计胶囊公寓呢?

黄日新:我在网上看到过对日本胶囊公寓的介绍,我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兴趣。后来我就到处查资料,自己开始研究了。

新京报:提供给大学毕业生,这个联系是怎么产生的?

黄日新:我偶然看过一本关于唐家岭的小说,后来自己也去唐家岭看了看。发现那里杂物乱弃,空气不好,甚至6个人挤在几平米的地方。

这些都是大学生啊,窝在那么一个地方,国家以后还指着他们出力呢!于是我就想,我的胶囊公寓,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新京报:设计过程顺利吗,有没有遇到实施的问题?

黄日新:我本来不会用电脑,为了进行设计和沟通,我开始学电脑。2008年7月的时候,这个发明申请专利成功了,发明名称就是:装配式小公寓。去年,我开始进行选地和建造,当时为了找一种防火墙设备,走了10多个建材商店,做了一次次的实验、筛选和定位。

新京报:并不是一次性成功?

黄日新:在最早一次的专利申请,我设计的是固定式装备,就是把所有设施安装好后,再搬入房间内。后来发现,根本进不了电梯,太麻烦了。

新京报:和其他国家的胶囊公寓有不同的地方吗?

黄日新:我设计的这个,可以在里面站起来,日本的胶囊公寓是上下两层,人在里面都坐不直,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空间以供他们进行工作学习。我这样的公寓也能像日本一样,3间也能住6个人,上下铺都能住,但是那样就不符合我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