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七旬老人拖着病腿来捐款

七旬老人拖着病腿来捐款

上周六一大早,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走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办公室,来为旱灾灾区捐款。

“捐给旱灾灾区。”还没顾上喘口气,老人就从兜里掏出500元钱,庄重地放在桌上。“钱不算多,能帮多少算多少吧。”

记者从老人口中得知,他叫张中民,今年已经74岁了,和老伴依靠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虽然收入不多,但是每次国家碰上大灾大难,他都毫不犹豫地前来捐款。老人家住动物园附近,距离红十字会总会有20多里路,他一早起来倒了两趟公交车才来到这里。更让人感动的是,红十字会办公的地点位于一条深邃的巷子当中,下了车还要走老远。老人年轻时落下了骨刺的毛病,病痛常年缠绕着他,路走得多了腿就生疼。可是老人依旧不辞辛苦,拖着一双病腿,一步一蹒跚地走过那条长长的巷子,来到这里捐款。

“以前的日子过得有多苦,我是深有体会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得这么快,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啊。这几年国家老是碰上天灾,咱们帮不上大忙,捐几百元表表心意,能帮多少是多少。”老人话不多,却很朴素。

张中民老人刚走了几分钟,另一名市民徐先生也特意赶了十多里路前来捐款。徐先生也是这里的常客了,地震、台风、海啸,国家近几年遇上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每次捐款都少不了他。徐先生告诉记者,对于这次西南旱灾他非常关注,但是看到社会上对此反响并不大,因此心里万分焦急。“汶川地震的时候社会多关注啊,媒体天天报道,市民排队捐款,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几天工夫就能捐出几个亿。可是这次旱灾就好像没有那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虽然知道发生了旱灾,但是总认为旱灾不会像地震那样瞬间危及生命,所以捐款的人比地震时少多了。其实旱灾并不比地震灾害程度低,你想想,人要是没水吃,那会是一种多么难受的感觉啊。虽然北京没碰上过旱灾,可是大伙肯定都遇到过小区里停水的情况,那时候做饭、洗脸都成问题,这一天别提多难熬了。想想这个,再想想西南那边的连月大旱,咱们怎么能不心疼那边的同胞呢?”徐先生还特意委托记者,一定要在报纸上呼吁大家更多地关注旱灾,倡导更多人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