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退休老人8年拍照2万张反映市容问题

退休老人8年拍照2万张反映市容问题

在浙江省长兴县,78岁的楼伯余是个名人。8年来,他几乎每天推着那辆破破烂烂的电瓶车,胸前挂着硕大的相机包,每当发现市区里的“刺儿”,他就会急速摸出那台尼康数码相机。这些“刺儿”,在一般人看来,早已习以为常。小城的中心花园里,有人在绿草坪上晾晒五颜六色的被单;新安装的路灯被砸了大窟窿;垃圾箱倒地;公用水表箱只剩下了一个盖子;小区栅栏的钢筋被生生折断……

义务市容监督员

从2002年至今,老人拍下了近两万张照片。行程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跑了一圈。起初,楼伯余刚从浙江省长兴县邮政局退休,拍照不过是业余爱好。直到有一次,楼伯余发现,闹市区的一个窨井,盖子被人偷走了,露出深达两米的下水道。“这样还得了!要出人命的呀!”老楼气呼呼地嚷道。当时他拿着这张照片,专程跑到当地的报社说:“同志,请你们曝曝光!”

结果不出意料,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楼伯余被称赞为“热心市民”,他说:“这件事让我心里蛮舒服的”。此后,他俨然成了义务市容监督员。台风刚刮过,高压电线缠成乱糟糟的一团;石桥上的牛皮癣,贴了满满一墙……这些情景,老楼都会一一拍下,将照片和说明一起寄给有关部门。

“端掉”化工厂

在长兴县城,关于楼伯余的拍摄生涯,当地市民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端掉”一家化工厂的故事。2007年,老楼花了一个国庆假期的时间,骑着电瓶车,每天都沿着化工厂旁边的一条小河,跑了几百公里。经过每一段河面,他都会拍下河里漂浮的死鱼、烂蛙、腐烂的树枝和漂浮的塑料薄膜。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还跑到化工厂旁边的村庄,用相机拍下枯黄的水稻、萎靡的树苗和感染疾病的村民。他将几十张照片,附带3页纸的情况说明,寄给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几个月后,化工厂被责令整改关闭,小河也得到了治理。村民敲锣打鼓,给楼伯余送来了牌匾。

前不久,楼伯余再次回到两年前的地方。他看着镜头下黄灿灿的庄稼、绿油油的豆荚,由衷地感叹说:“这是我拍过最美的照片!”

自嘲“脸皮厚”

日前,在采访中,当地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楼伯余,对他的举动十分佩服。他记得,刚开始,楼伯余总是一个人拿着装照片的信封,来政府里面找人。尽管,大多数官员当面都说“谢谢”。背后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什么“这么点儿小事还来添乱”。

“啰嗦,让人反感。”日前在采访中,当地市政环卫管理处的副主任李斌胜为记者描述他刚和楼伯余打交道时的感觉。而长兴县雉城镇供电营业所低压二班的副班长王惠平也说,以前他们单位对楼伯余的印象就是烦,他说:“很多很小的事情,都来找我们。”

不过,楼伯余自嘲说:“脸皮厚惯了”。他现在的手机里,存了当地林业局、城管局、卫生局等各大机构领导的电话。楼伯余介绍,有一次,街道上的一棵大树倒了,严重影响交通。他直接给林业局领导打电话,要求30分钟内解决问题。这个倔老头还选择在原地等待,现场监督工作人员搬走大树。

8年反映4000多个问题

如今,只要楼伯余一上街,总有人跑上来说:“楼老伯,城西的那片竹子被雪压倒了”或者“城东的农贸市场漏水了,你快去看看”等等。每当这时,楼伯余就会取出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一一写上这些等待解决的问题。

长兴县有关部门惊讶地发现,8年来,楼伯余向政府机关反映问题4000多个,其中,2009年,反映了289个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些问题的办结率均在97%以上。

“每月1000多块退休金都花在拍照上了。”楼伯余的老伴儿方阿姨总是抱怨。他的尼康数码相机是凑钱买的,第一年买机身,第二年买镜头。8年里,他用坏了3辆自行车、1辆电瓶车,3个机械相机,用掉胶卷1000多个。

老楼骄傲的是,他俨然成了长兴县城里的“活地图”。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弄堂,清楚弄堂里有几户人家。城里有几座桥、几片竹园,哪个街区的路灯容易坏,哪儿的花园保护得最好。

最近,楼伯余的新问题是,市区可以拍摄的问题越来越少了。他决定将镜头伸入城郊的农村,反映反映那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