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生日做道场 红白喜事一起办
本月21日,是云阳县养鹿乡的于德依80周岁生日,老人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办寿宴庆生的同时,把自己的丧事一并办了。这是为什么?老人解释说:“丧礼仪式都是办给活人看的,我活着能看看,趁着庆生的机会不额外破费,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也就满足了。”
儿子吓一跳
父亲过生要办丧事?
“你们好久回来哟?爸爸要办丧事,回来商量一下。”几天前,于德依远在广东佛山务工的小儿子于少馗,接到大哥从云阳打来的电话吓了一跳:“爸爸不是身体很好吗?”
于少馗一问才知,原来,父亲准备80岁生日当天,为自己办寿宴的同时,把丧礼仪式也给办了,并要求晚辈尽可能回家团聚——待他百年时,不用再办丧事,火化后直接下葬即可。
前日,于少馗和同在佛山务工的三哥赶回家,和大哥、二哥商议,既然父亲决定了,就满足他的心愿:做道场只是个仪式,关键是亲友一起热闹热闹,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红白事一起办
可亲见儿孙为我祈福
昨上午,记者电话联系上正在家中筹办寿宴、丧事的于德依,老人告诉记者,年轻时,他做过代课教师,当过村会计,还拜师做过“道士先生”。于德依共有4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常年在家,三儿子和幺儿同在广东佛山打工,他和再婚老伴一同居住,几个儿子每年均摊提供粮食,他还能从民政部门领一笔津贴,不算富裕但也知足。
“以前都是给他人主持,我就想,这仪式是给活着的人看的,为何就不能趁自己健在,给自己做个仪式,看看自己最后一程是怎么走过的。能看着满堂儿孙为自己祈福,心里踏实、满足。”于德依说,此外,庆生就是要热闹喜庆,这样的丧礼仪式,可达到喜庆的效果。
“趁自己现在行动自如,把丧事办了,以后我走了,就不用再操办了,火化后直接安葬,不给儿孙们添麻烦。”于德依说,这几天,他正忙着邀请近邻和亲友来凑热闹。
活人做道场
不搭灵堂不出殡
老人说,寿宴中的丧礼道场涉及两方面的费用,一是置办做法事的各种用品及酒席,还有彩纸扎的陪葬品等;二是道士打鼓、摇铃念经的工钱和红包。于德依表示,正因为做道场有这样那样的花费,他才准备将道场融合到寿宴中来办。
“按传统仪式,我们这儿做道场一般有十多个程序。”于德依说,因为自己还健在,仪式中立坛即灵堂,殉品、下葬等程序将取消。为避免铺张浪费,其余仪式也将从简,但绕丧、拜忏程序得简易中显隆重。记者 夏祥洲
红白喜事一起办,大家怎么看?
礼金啷个送?
村民周先生说,于大爷在当地人缘不错,早年在人民公社为大伙记账,做“道士先生”后,为周围乡邻做道场。这次破天荒为自己办活人道场,乡邻大都理解,也有部分人认为,活人道场不是“咒死”吗?
让周先生为难的是,于家红白事一起办,礼金啷个送?是包两份礼金还是一份?“到时得看其他亲友怎么包。”
老人是个潮人
家住南岸区海棠晓月,刚满25岁的高先生称:“传统仪式不一定就是迷信,现在的道场已演变为对逝者的一种哀悼。生日做道场,于老爷子是个潮人。”
老人在传递信号
家住渝中区华一坡、年过40岁的张明永说:“老人趁办寿宴为自己办丧事,要求晚辈全员参加,或许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希望晚辈多回家看看,趁他健在,多陪陪他。”
渝北区花卉园西四路、年过七旬的张先生对于老的做法很赞赏:“年老了怕死,活着时能坦然地为自己办丧事,这种看淡生死的态度,值得70、80后学习。”
活人道场,渐行渐远的民风民俗
涪陵区方泽城先生研究民风、民俗已有30年,他称:这是南方地区曾流行过的一种民俗,实际是一种祈福仪式,叫“活人道场”,古时一度盛行,主要是一些富贵人家为高寿长辈祈福所用。“多是富贵人家所办,整个仪式有缜密的流程,显得铺张浪费,一度遭受批评。现在,这样的习俗已越来越少。”
方先生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民俗渐行渐远,甚至不被今天的年轻人知晓。“如于老先生能从简完成仪式,注入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娱乐性内容,达成某种寄托,不失为对习俗的一种良性改易。”
儿子吓一跳
父亲过生要办丧事?
“你们好久回来哟?爸爸要办丧事,回来商量一下。”几天前,于德依远在广东佛山务工的小儿子于少馗,接到大哥从云阳打来的电话吓了一跳:“爸爸不是身体很好吗?”
于少馗一问才知,原来,父亲准备80岁生日当天,为自己办寿宴的同时,把丧礼仪式也给办了,并要求晚辈尽可能回家团聚——待他百年时,不用再办丧事,火化后直接下葬即可。
前日,于少馗和同在佛山务工的三哥赶回家,和大哥、二哥商议,既然父亲决定了,就满足他的心愿:做道场只是个仪式,关键是亲友一起热闹热闹,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红白事一起办
可亲见儿孙为我祈福
昨上午,记者电话联系上正在家中筹办寿宴、丧事的于德依,老人告诉记者,年轻时,他做过代课教师,当过村会计,还拜师做过“道士先生”。于德依共有4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常年在家,三儿子和幺儿同在广东佛山打工,他和再婚老伴一同居住,几个儿子每年均摊提供粮食,他还能从民政部门领一笔津贴,不算富裕但也知足。
“以前都是给他人主持,我就想,这仪式是给活着的人看的,为何就不能趁自己健在,给自己做个仪式,看看自己最后一程是怎么走过的。能看着满堂儿孙为自己祈福,心里踏实、满足。”于德依说,此外,庆生就是要热闹喜庆,这样的丧礼仪式,可达到喜庆的效果。
“趁自己现在行动自如,把丧事办了,以后我走了,就不用再操办了,火化后直接安葬,不给儿孙们添麻烦。”于德依说,这几天,他正忙着邀请近邻和亲友来凑热闹。
活人做道场
不搭灵堂不出殡
老人说,寿宴中的丧礼道场涉及两方面的费用,一是置办做法事的各种用品及酒席,还有彩纸扎的陪葬品等;二是道士打鼓、摇铃念经的工钱和红包。于德依表示,正因为做道场有这样那样的花费,他才准备将道场融合到寿宴中来办。
“按传统仪式,我们这儿做道场一般有十多个程序。”于德依说,因为自己还健在,仪式中立坛即灵堂,殉品、下葬等程序将取消。为避免铺张浪费,其余仪式也将从简,但绕丧、拜忏程序得简易中显隆重。记者 夏祥洲
红白喜事一起办,大家怎么看?
礼金啷个送?
村民周先生说,于大爷在当地人缘不错,早年在人民公社为大伙记账,做“道士先生”后,为周围乡邻做道场。这次破天荒为自己办活人道场,乡邻大都理解,也有部分人认为,活人道场不是“咒死”吗?
让周先生为难的是,于家红白事一起办,礼金啷个送?是包两份礼金还是一份?“到时得看其他亲友怎么包。”
老人是个潮人
家住南岸区海棠晓月,刚满25岁的高先生称:“传统仪式不一定就是迷信,现在的道场已演变为对逝者的一种哀悼。生日做道场,于老爷子是个潮人。”
老人在传递信号
家住渝中区华一坡、年过40岁的张明永说:“老人趁办寿宴为自己办丧事,要求晚辈全员参加,或许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希望晚辈多回家看看,趁他健在,多陪陪他。”
渝北区花卉园西四路、年过七旬的张先生对于老的做法很赞赏:“年老了怕死,活着时能坦然地为自己办丧事,这种看淡生死的态度,值得70、80后学习。”
活人道场,渐行渐远的民风民俗
涪陵区方泽城先生研究民风、民俗已有30年,他称:这是南方地区曾流行过的一种民俗,实际是一种祈福仪式,叫“活人道场”,古时一度盛行,主要是一些富贵人家为高寿长辈祈福所用。“多是富贵人家所办,整个仪式有缜密的流程,显得铺张浪费,一度遭受批评。现在,这样的习俗已越来越少。”
方先生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民俗渐行渐远,甚至不被今天的年轻人知晓。“如于老先生能从简完成仪式,注入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娱乐性内容,达成某种寄托,不失为对习俗的一种良性改易。”
相关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