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江西五保老人“幸福指数”节节高

江西五保老人“幸福指数”节节高

  近年来,我省把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列入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新建、改(扩)建敬老院的同时,提高供养标准,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实现集中供养率80%的目标,近几年,省、市、县三级利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敬老院建设,兴起了全省性敬老院建设的高潮,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敬老院。特别是2009年,我省再次集中投入1.14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了94所敬老院,新增床位1万多张。到目前为止,全省农村敬老院已达1606所,集中供养了18万多五保供养对象,占五保供养对象的81.4%。同时,为提高和统一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我省先后4次调整供养标准,即集中供养标准从2003年的人年均800元提高到目前的192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2003年的人年均600元提高到目前的1320元。

  为使集中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生活更优,从2008年起,我省开展了5个类别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在院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庭院经济、供养服务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按星级分类开展创建评比。目前,全省敬老院已有三星级的400多所、四星级的200多所、五星级的近100所。另外,全省敬老院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庭院经济,所有敬老院基本做到了“鸡鸭鱼肉和蔬菜”的自给自足,有些敬老院还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石城县小松镇敬老院依靠30多亩果园,每年就有10多万元的收益;修水县渣津镇中心敬老院有200多亩水面,养了20多头母猪,每年收入达40多万元。

  据悉,我省还推出了与五保老人有直接关系的三项新政策:取消了农村医疗救助起付线、救助病种和最高救助限额,实行了全部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