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健康老太太报名捐献遗体

健康老太太报名捐献遗体

家住白沙社区的75岁老太太李填清爱上QQ,每分钟打50个字,比不少年轻人还快;她的记性非常好,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曲线等数学公式随手就能写出很多,上高二的外孙就是由她辅导;她身体健康,去年还到越南“打工”,帮别人设计厂房。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健康又快乐的老太太,去年却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捐献自己的遗体!

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9日,记者来到李填清老人的家时,李奶奶正在上网看新闻。“我年纪大了在家无聊,就想学点东西,看看国内外的新闻、趣事,增长一些见识。”李奶奶说,她是《柳州晚报》的忠实读者,晚报创刊至今一直订报,退休后还常常给晚报投稿。69岁那年,她买了一台电脑,开始学五笔打字上网聊天,“大不了别人学1天,我就学100天,没什么学不会的”。结果她不但学会了,而且学得很不错,在网上聊天,很多年轻人打字还没她快,而她的网友也遍布五湖四海。“我就是爱学习。”李奶奶说。

  打工妹变身工程师

李奶奶的经历比较传奇: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打工小妹变成高级技术人才。这也是因为她爱学习、爱专研。李奶奶是湖南人,长在四川,不满14岁就进了纺织厂,成为厂里最小的纺纱工人。1953年李奶奶18岁时,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又特别勤奋好学,被送到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读书,学成归来,变成了厂里的技术人才。1981年,柳州二棉建厂缺少人才,李奶奶和丈夫吴应时就作为技术人才引进到了柳州,在二棉当工程师。

“1982年柳州纺校办班开课缺少任课老师,就把我请去上课,8毛钱一节课,一个星期上几节。”李奶奶说,就是在学校当老师的那段日子,让她和很多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QQ里的不少Q友就是学生,如今还常在QQ里向她请教各种问题。“去年越南要建纺织厂,我有个学生负责这个项目,还请我到越南帮他们设计厂房。”

高中数学难不倒她

李奶奶共有三个女儿,如今都已各自成家,就她和老伴共同居住。不过每到放寒暑假,李奶奶上高二的小外孙就喜欢住到她家里来,一是可以放松,和开明的爷爷奶奶打一下电子游戏;二是奶奶的数学特别好,可以辅导他的功课。

如今高二的数学题可不简单,75岁的老人还会做?“有什么不会的?不就是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曲线嘛,公式我现在还记得。”李奶奶说罢,“唰唰唰”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列下了一元二次方公式x=[-b±√(b2-4ac)]/2a等几个公式,拿起外孙的寒假作业,随便翻一页哪道题都能解出来。“我没读过什么书,就是记性好,以前学得扎实。”李奶奶很谦虚,她说,平时她只辅导外孙的数学,语文则由文化程度高的老伴辅导。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就是这样一个健康充实快乐的老太太,去年11月突然萌生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很多老年人连火葬都不愿意,更别说把自己的遗体拿给别人解剖做实验了,这个李奶奶也太超前了吧!

原来,去年11月李奶奶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了母校的70周年大庆,期间听说一个老同学举行了捐赠遗体仪式,觉得很好——“既不麻烦后人,又不浪费土地”,便和老伴商量,也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周总理都把骨灰撒到了江湖山河,邓小平也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骨灰撒到大海,我一个普通人有什么不能捐的?”

李奶奶回到柳州后,立刻上了白沙社区的QQ群,找到白沙社区主任钟红请教捐赠事宜,了解到柳州还没有专门负责遗体捐赠的机构。李奶奶又从网上找到了市红十字会的捐赠电话进行咨询,了解到目前广西还没有专门负责捐赠遗体的机构及相应的法律条文,不过可以先登记,等捐赠志愿者百年之后,再办理相关手续。李奶奶立刻登记报名,还动员老伴一起捐赠遗体。

“反正到时候啥都不知道了,就留给医学院培养学生,支持医学的发展,也算给社会做点贡献。”李奶奶说,年轻时她曾在华西医科大学住过一段时间,接触过很多尸体和标本。我国的医疗事业目前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和医学解剖用的尸源紧张密切相关。“在临床教学上,人家一个学生可以解剖几十具尸体,我们则是几十个学生解剖一具尸体。从自身来讲,只要破除封建迷信、伦理道德观念,一切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