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西宁人过春节的别样风俗

西宁人过春节的别样风俗

2月11日上午,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办事处七一路西社区老年大学教室里座无虚席,五十多位居民参加了本报社区联络站和七一路西社区联办的“西宁人过春节的别样风俗”民俗讲座。

  “贾老师,为什么我们青海人不喝八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廿三过小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都有什么传说呢?”“西宁人是怎么守岁的?西宁人贴在门上的对联有什么讲究呢?”“西宁人在春节长假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有哪些呢?”讲座一开始,居民就向民俗专家贾文清老师提出了许多关于西宁人过春节的习俗问题,在热闹的气氛中,讲座开始了。

  “其实西宁人过年从腊八就开始了,过年的第一件事是扫房子。”贾文清说,以前的人扫房子还要选日子,拿起历书来翻看一番,挑一个宜扫除宜沐浴的日子,把家里的大小家具都搬出来,堆到院子里,男人们拿着长把扫帚打扫房间,妇女们把炕上铺的毛毡取下来,搭到铁丝上,用小木棍细细地抽打,尘土便随着柳条的颤动一股一股地飞扬起来。老人和孩子们则把烧过的煤灰用水和起来,涂在各种铜家什上。以前的西宁由于交通不便,物资缺少,没有轻便的搪瓷盆、铝盆,家家户户都用本地铜匠打造出来的铜盆、铜壶、铜香炉,还有什么铜火锅、铜灯台、铜烟瓶、铜碟架之类的。给这些器皿上涂抹一层炉灰,再用一块毡片用力擦拭,再抖掉炉灰,那铜家什就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了,比现在的什么洗洁精、油烟净都好用。

  “真有意思,那大扫除之后,接着要做什么?”一名居民问道。贾文清说,紧张的大扫除过后,屋子里焕然一新,已经有点新年的气象了。这时,妇女们不敢有一点儿清闲,她们紧接着就忙下一步工作了,那就是准备年食。西宁人尤其讲究做春节的各种馍馍。还要蒸包子、花卷、馒头等,放在大缸里,这是正月里的主食。除了蒸,还要炸。油炸的面食主要有馓子、花花、油饼、油果儿。

  居民们边听边记,时而向贾文清提问,“女人都这么忙了,那男人要干些什么呢?”“女人在家里忙着做年食的时候,男人大多跑出去置办年货。”贾文清接着讲,有一句笑话说,西宁人把腊八的麦仁饭喝上后糊涂了,把一年来省吃俭用舍不得花的钱全部拿出来,在过年的前几天花了个精光。正是因为如此,西宁的年货市场格外繁荣。

  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了,大家围着贾文清,继续询问过年的习俗。李雪贞说:“今天贾文清老师讲了馍馍、花卷、馓子等年食的做法,我都记下来了,听完讲座后知道了这么多知识,回家后我要给家人讲讲。”